2020年
王小权
王小权 (左一) ,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生前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党委副书记、长滩村第一书记(中央组织部驻村干部)。
2019年3月,王小权克服家庭困难主动申请参加贵州省台江县定点扶贫工作。他到任1个月就走遍老屯乡20个村寨,帮助优化村党组织设置,带领党员群众签订“百户千人集体脱贫奔小康承诺”。联系皆蒿村,设法协调240多万元资金建起党群“连心桥”,到湖南等地打开食用菌销路,为200余位村民解决外出务工路费。兼任长滩村第一书记后,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思路,顺利引入全国青少年公益示范夏令营等项目,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人均纯收入比2018年增加1932元;白天找水源,晚上搞测算,成功解决季节性缺水难题;与当地百姓一道搬旧瓦、挑大粪,开展“厕所革命”。2019年12月,因公出差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事发前4分钟还在手机上修改扶贫项目计划,后经多方全力救治无效,不幸殉职,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王永贵
王永贵,男,彝族,47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5年来,王永贵足迹踏遍凉山州17县市、800余个贫困村,行程超过25万余公里,仅攀爬“悬崖村”就达4次,成为凉山脱贫攻坚“活地图”“活字典”;创新实施“治毒戒毒救助一批、移风易俗巩固一批”2个特色动作,大力协调推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脱贫攻坚以来,实现了4个贫困县摘帽、1772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80.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8%降至4%;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第七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王泽勇
王泽勇(中),男,苗族,35岁,中共党员。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第一书记(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驻村干部)。
2016年4月,王泽勇作为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选派的驻村干部,在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担任第一书记。4年来,他强支部、兴产业,提出并实践了“果树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养殖循环”的产业发展之路。2017年,水井村成立村集体公司,种植茶叶、经果林1200亩、莲藕1000亩,四季香葱、萝卜、茴香等蔬菜800余亩,创办村集体“荷叶茶、绿茶加工车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旅游收入350万元,向168户贫困户分红50.4万元,发放土地流转金150万元,发放村民务工工资70余万元,水井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821元增长到2019年的9851元,384户1692人全部脱贫。
“第一书记来,水井莲花开。”王泽勇用他的激情、智慧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水井村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支月英
支月英,女,汉族,59岁,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十九岁的支月英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奉新县边远山村,选择了海拔近千米且交通及生活极为不便的泥洋小学任教,后又辗转至更偏远的白洋教学点,成为一名山村女教师,历经风风雨雨却从未动摇心中的信念,坚持只为心中那份教育扶贫的理想。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她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支月英40年的乡村教师生涯是教育扶贫路上的生动实践。40年里,支月英还资助了2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培养了1000余名贫困山区孩子。正是因为支月英40年的坚守,才让一个个山里的孩童,越过崎岖小路,走出葱郁大山,迈向辽阔未来,追逐美好梦想。牛伟国
牛伟国(左),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开发区王家庄街道大圈村第一书记 (山东省潍坊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驻村干部)。
牛伟国从2013年起,连续8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主动请缨担任第一书记。他曾许下诺言“脱贫一日不胜,我就一日不撤”,被大家称为“扶贫战线的老黄牛”。8年帮扶4个村,在民生建设、党建提升、扶贫产业发展等方面累计吸引带动投资1000余万元。增设公益岗位帮助贫困弱势群体就业,因人施策、志智双扶,带领村民蹚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2019年,他主动请战到峡山开发区大圈村担任第一书记,为了不耽误工作,把刚做完手术的妻子带到村里。在大圈村,他深化创新电商发展模式,村子被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成为峡山开发区“模范小康村”。目前,他正带领干部群众努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双料“齐鲁样板”。龙慧
龙慧,女,汉族,46岁,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9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连党支部第一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驻村干部)。
龙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1团9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连队党支部第一书记。2018年1月,她主动请缨参加驻连工作,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促脱贫攻坚、促维护稳定、促群众工作、促连队振兴。连队形成稳定有凝聚力、发展有主心骨、致富有领路人的良好局面。成立劳务公司,当年输出劳务422人次,获得劳务收入383万余元,人均收入9076元;打造集体经济,建成2.8万羽蛋鸡厂,日产鸡蛋1500公斤;调整种植结构,动员49户农民种植280亩杏、李果树,套种万寿菊实验田,仅万寿菊就实现户均增收1.43万元。2020年,全连群众搬进新建抗震安居房,“五通七有”彻底解决。现在的9连,变成干净、整洁、美丽、安全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刘云军
刘云军(中),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云军2012年赴新疆和田开展卫生对口支援,为期一年;2016年7月挑起北京医疗精准帮扶青海玉树的重担,为期三年。援派期间,推行“院长+团队+改革”的医疗援青模式,组建和开展14个新学科、6个新病区、168项新技术,培养101名技术骨干;0—1岁婴幼儿死亡率下降12%,三胞胎成功救治创造了藏区早产极低体重儿存活的历史。建立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高原适应研究康复玉树分中心,为当地百姓造福。动员社会力量,为白内障、骨关节病、先心病等513名患者提供免费救治;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五免六减”“一兜底”,162人得到实惠。为困难家庭、贫困群体捐款18000余元,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2017年带领青海省玉树州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卫生计生先进集体”等3项国家级荣誉;2018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级医院评审;2019年医院在青海省61家医疗机构4项考核综合排名中有3项进入全省前三名。次仁巴珠
次仁巴珠(右),男,藏族,42岁,中共党员。西藏山南军分区政治工作部宣传保卫科科长。
次仁巴珠,曾被西藏自治区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立三等功3次。他作为一名藏族军官,始终带着深厚感情投身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帮助10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近年来,他行程1万多公里,走访贫困群众600余户,为边境农牧民宣讲富民政策110余次。协调投入340余万元,扶持贫困村建起汽修厂、藏毯厂、粮油加工厂、旅游观光中心等8个项目,发挥军分区生产连技术优势,举办牦牛养殖、青稞种植等培训班28期,培养350多名致富带头人,群众年均增收1.2万元。组织开展兴边富民行动,进行红色党建“玉麦试点”,协调援建边防公路、电力通信等40余个民生基建项目,惠及边民2000余人,促进了军民合力强边固防,取得扶贫综合效益。孙宇
孙宇(左),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县委常委、建平镇党委书记、青松岭乡党委第一副书记。
2018年3月,孙宇被辽宁省委选派到建平县任青松岭乡任党委第一副书记,2019年4月至今任建平县委常委、建平镇党委书记、青松岭乡党委第一副书记。他所任职的乡镇都是重点贫困乡镇,20个村中省级贫困村6个、市级贫困村5个、贫困边缘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01户2530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他常年住在乡村一线,先后完成各类规划、报告10个,建成食用菌、肉猪养殖等扶贫产业园17个,新修建道路110多公里、文化广场12个,解决了700余人饮水难问题。为保证扶贫成效的长期稳定,他始终坚持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讲奉献、敢担当、善作为的“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杨文军
杨文军,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国务院参事室挂职干部)。
2018年起,杨文军从国务院参事室到龙井市挂职扶贫,先后代管文教卫等8个方面工作,协管担任商务等12个方面工作和议事协调机构召集人,包保3个村,各项帮扶工作精准扎实深入。产业扶贫项目好,引进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苹果梨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研发系列产品,覆盖面广,带贫力强;消费扶贫形式新,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助销产品138.7万元;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优化了学校软硬件环境;健康扶贫拔穷根,推进赋能、助力、保障、暖心工程,提升市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捐赠药品器械,培训村医,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文旅扶贫成果丰,宣传推介力度大,理论研究收获多;志智双扶强内力,帮助完善包保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实效,累计协调帮扶资金2238.96万元。何国强
何国强(左一),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6年,何国强将宁波海拔最高的贫困乡镇——四明山镇打造成为“浙江省兴林富民乡镇”。2018年,他临危受命任宁波对口支援局局长,一年飞行近10万公里,马不停蹄为对口地区跑项目、抓落地。他按照市委“竭尽宁波之所能”的要求,善谋划,推出“五(个)四工作法”,对口帮扶力度呈现六个“前所未有”,成为宁波从上到下人人关心参与的“份内事”和“头等事”;善创新,建设“山丘市集”消费扶贫综合体、全链式教育帮扶、挂职干部关爱机制、设立反贫困国际研究院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工作举措;善突破,连续探索攻克产业合作、疫情期间劳务协作和稳岗就业等一批难题,半年成功打赢翻身仗,连续实现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进入第一梯队。沈军
沈军(右一),男,汉族,53岁,民盟盟员。天津市海河医院院长。
沈军情系边疆,维护民族团结助力健康扶贫,以“组团式”“院包科”的模式系统性推进医疗援疆新格局,奠定了当地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他着力改善基础医疗,在当地成立眼科,打造消化内科、肿瘤内科、重症医学科和检验科4个中心,强化10个“院包科”建设。实现当地深度贫困患者免费白内障手术全覆盖,深入到县乡进行义诊,直接受益群众5283人。2018年,共计诊疗患者20710人次,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5.2%,Ⅲ、Ⅳ级手术占比同比提高12.7%。在他的带领下,援疆模式正在进行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变,他以“师带徒”为工作重点,惠及52名医务人员,引进适应性新技术68例,填补地区医疗技术空白64项,为当地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宋保童
宋保童,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隆德县是宁夏的贫困地区,2014年12月,宋保童担任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日夜奔走于脱贫攻坚一线,足迹踏遍了所有贫困乡村和贫困户,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挑重担、践行初心。近2000个日夜,他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挑灯夜战、夜以继日,肺部结节手术后他顾不上休息,继续投入战斗,直到累倒在病床上还牵挂着扶贫工作。在县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带领全体干部制定方案、创建制度,为全县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如今,隆德县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7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减贫10048户3902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28.5%下降到0.12%,2019年4月26日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张桂梅
张桂梅,女,满族,63岁,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张桂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放弃条件优越的工作,毅然投身到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攻坚克难,执着奋斗,为当地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她矢志不渝,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贫困家庭脱贫发展的希望与信心。她立德树人,始终坚持一线言传身教,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给予困难学生母亲般的呵护,深受师生和群众爱戴。她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郑小东
郑小东,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县委书记。
平利县是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县委书记郑小东带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在全县构建的“五个统揽”指挥体系促进了扶贫力量聚合;兴办社区工厂,破解了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难题,被确定为全国典型扶贫案例;创办第一书记扶贫超市,破解了贫困户农产品进入大市场难题;推行“一村一名总队长”机制,做到了尽锐出战、一线攻坚;实行“红黄绿”清零作战,解决了精准精细难题;实施“三乡三业”能人兴村,打造了“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形成了诸多富有平利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郑小东的带领下,平利县脱贫攻坚工作在陕西省考核评估中连续6次名列前茅,连续3年荣获全省优秀。郑海云
郑海云,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湖北省荆州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郑海云向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实做强指挥部、构建大扶贫格局、调集精兵强将、压实责任链条、加大投入保障、规范资金监管、强化督导检查、从严约谈考核、铁面追责问责、坚持正向激励十条“硬措施”,旗帜鲜明地亮出“八个严禁”“五个不准”和21个问责事项,并逐条细化,形成工作闭环,有效促进了“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他作风务实,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把贫困群众当家人、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家事,舍小家为大家,以严作风、实举措,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截至2019年底,全市3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12.58万户、38.9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27%降至0.27%。俞贺楠
俞贺楠(左一),男,汉族,36岁,中共党员。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乡薛牛坊村第一书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驻村干部)。
俞贺楠是人社部派驻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乡薛牛坊村第一书记。他用心凝聚人心,用情破解难题,轻伤不下火线,带着父母扶贫,情洒驻地。2018年主动请缨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充分发挥人社部门优势,在党建引领、消费扶贫、产业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使薛牛坊村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至0.47%,实现整村脱贫。在驻村工作时不慎摔倒,脚踝韧带撕裂依然坚持工作。父亲患脑梗塞长达14年,今年初母亲又被确诊为晚期肺癌脑转移,作为独生子的他,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毅然决定把父母从沈阳接到天镇。郭晓荣
郭晓荣,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开发局局长。
郭晓荣自任县扶贫局局长、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以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潜心扶贫开发工作十余载,为囊谦县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担任局长3年多来,以高度的为民情怀和忘我的工作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舍小我成就大我,把做好党和人民的事情当作最大的忠和孝,用真真切切的工作实绩推动囊谦县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于2019年底顺利实现摘帽任务。郭锋
郭锋,男,汉族,43岁,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县委副书记(全国工商联挂职干部)。
郭锋从事组织引导民企扶贫21年,是扶贫战线的老战士。2015年以来,他全程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方案设计并具体推进行动的落地实施,提出并落实“上下联动纵深动员”“对标台账聚焦精准”“支持服务广聚合力”等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为10.95万家民企参与、帮扶12.71万个村、惠及156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成绩作出重要贡献。他两次赴深度贫困县挂职,深入群众摸排短板、多方争取筹措资金,2019年以来,协调民企向贵州省织金县捐款现金8973.19万元、物资价值1000多万元,促成扶贫产品销售3000多万元,培训各类人才1000多人,为织金县如期脱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黄立温
黄立温(右),男,壮族,49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古春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残联驻村干部)。
黄立温残失双手,却主动请缨担任深度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一干就是5年。他用手臂敲击键盘、用手腕夹着纸笔驻村办公,他骑坏了3辆车,行程3万多公里,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在他的带动下,古春村的贫困群众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成立黑山羊、黄牛、香猪等合作社5家,种植90多万株嫁接大叶桑,改造低产桑田300多亩,在山地建成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的养殖场,建成1000平方米工厂化养蚕基地,建成年出栏肉鸡10余万羽的古春弄周生态养鸡场,2020年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多万元。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34人仅余4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2.65%下降到1.07%,整村实现脱贫摘帽。崔仁杰
崔仁杰(右),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民政府一级调研员。
崔仁杰先后担任崇信县、灵台县两个贫困县县长10年时间,认真履职尽责,敢闯敢拼抓脱贫,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道路上做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2015年6月到灵台县工作以来,工作多维度创新,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4月,以贫困发生率1.15%和群众认可度97.31%、错退率全省最低、零漏评的成绩退出贫困县行列。工作中,探索形成了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等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灵台模式”,部署开展了“七净一规范”等创新务实举措,研究采取了“常年督查”等工作机制和“授旗挂牌”等奖惩措施,推动了攻坚任务高效落实。5年来,他一直奔波奋战在脱贫一线,直到2019年9月,积劳成疾住进医院,诊断为髋关节骨肿瘤,仍坚守岗位,拄拐上山下乡,如今在病床上,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他仍然没有放下灵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牵挂着贫困村庄的发展。韩宇南
韩宇南,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河南省周口市国税局驻村干部)。
韩宇南2015年到前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就立下了“前何不富、不回税务”的誓言。为了支持他工作,妻子义无反顾地随他一起驻村扶贫。多年来,他协调争取各类资金2228万元,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种植迷迭香、辣椒等特色优势作物,采取“企业+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农户+订单”模式,形成了种、养、加多元化业态,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带动175户贫困户脱贫。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兴建小学教学楼、农民体育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修路、打井、建桥、改电、栽树,彻底改变了贫困村的旧面貌。2018年,前何村提前摘掉了贫困村帽子。2019年,以他的事迹制作的《驻村夫妻》视频,作为“精品党课”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去年河南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到期换届,在村民的挽留下,他继续担任第一书记。焦凤军
焦凤军(左),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安徽省司法厅驻村干部)。
焦凤军先后在安徽省政府4个部门工作、任处长15年,并且有国务院机构、县区政府挂职和国外培训经历,连续两届被确定为后备干部。2017年4月,他以“省里不缺我一个处长,但村里可能缺我这个扶贫队长”的情怀,主动申请驻村扶贫。他秉持“脱贫有期、发展无限”理念,有效落实到村到户扶贫项目5000多万元,自筹项目7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从驻村前的2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0多万元;创建的扶贫工厂从当年产值60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组织农产品销售200多吨。推动成立村级企业联合会,推进企业产品出口;个人无偿为企业发展提供应急资金,联合队友捐款1万多元支持公共事业;在省司法厅和原法制办支持下,先后组织捐款100多万元、捐物价值100多万元,为马庄村脱贫出列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糜林
糜林,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生前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主任。
糜林同志是新时代献身脱贫攻坚事业的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一生追求科技富农、致力于脱贫攻坚。自参加工作以来,他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把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作为毕生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帮助茅山老区上千户农民掌握应时鲜果先进栽培技术,实现脱贫致富。他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余人次,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四川绵竹、重庆铜梁、贵州沿河、新疆克州等国家重点贫困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20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追授他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9年
王宏
王宏,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副县长(挂职)。
挂职12年来,王宏在全县建成果树专业合作社44个,果树农场22家,省级果树示范园2个,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4.68万亩,果农人均年收入由几百元跃升到几万元。他亲力亲为抓培训,全县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67场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71批次3600多人次。培养了68名乡村果树专家、236名果树技术员,有412名农民技术员被选送到省内农业高等院校脱产学习,85名优秀农民技术员被选送到中国果树研究所学习深造。2008年,他通过“金农通”专家热线,累计接待咨询、答疑解难1.5万多人次,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800多个。他引进果树新品种36个,推广应用果树新技术17项,科技帮扶义县3.8万贫困人口,其中约4000名贫困人口通过果业带动实现脱贫。王平堂
王平堂,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第一书记。
王平堂在龙泉村树立7名勤劳致富典型,对贫困群众进行感恩、争气的励志教育。开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活动,将家风家训张贴在各家各户门前,起到了自我约束的效果。他着力打造有机大米、冰泉煎饼、龙泉韭菜三大集体经济品牌。筹集资金520多万元,建成670平方米的煎饼加工厂。建成8公顷生态大米农场一个,新建“龙泉韭菜”钢架大棚25个。为村民更换安装1000多米栅栏和20多个大门,安装80万元智慧农业相关设备,实现村内实时监控气象数据、人脸识别、免费Wi-Fi全覆盖等。协调有关企业为203名驻村干部、297名贫困人口免费投保一年期意外险,保额3000万元。方荣
方荣,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湖北省黄冈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方荣扎根老区“三农”一线25年。他编写教案,先后在全市组织了20多批次业务培训,培训各级各类扶贫干部4500多人。他狠抓产业扶贫,确立了茶叶、中药材、油茶等十大扶贫产业。经他提议并主持起草方案,黄冈市在“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基础上,设立了市级产业发展基金,对扶贫企业提供免收担保费、保证金的信贷支持。3年来,培育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934家,产业扶贫惠及18.13万贫困户、55.23万贫困人口。他牵头制订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基层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体系。3年来,方荣400多次下乡调研,总行程超过14万公里。孔玉才
孔玉才(左二),男,独龙族,38岁,中共党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乡长。
2012年,孔玉才离开县民宗局副局长岗位,回到了家乡独龙江乡马库村。2014年任职该乡党委副书记,他奔走在独龙江纵长97公里峡谷,看工地、抓项目、盯节点,参与完成了全乡28个安置点的建设工作。2014年底,全乡累计建设完成安居房配套厨房490间,配套厨房覆盖率达45.9%。2014年独龙江乡开通4G网络,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开通移动4G信号的乡镇,实现了全乡移动宽带和4G信号全覆盖。2016年他担任乡长,主抓扶贫工作,2018年底独龙江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出列,实现了独龙族整族脱贫,累计脱贫611户2297人。如今马库村获得了全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云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布哈
布哈(右三),男,彝族,35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梭梭拉打村驻村干部。
驻村期间,布哈为609名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举措、逐人建立帮扶档案的做法在全县获得推广。他指导驻地中队党支部与村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作用。通过规模发展10多个特色产业,152户贫困户每户增收上万元。携手“非遗扶贫联盟”打造刺绣示范点,通过发展刺绣让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积极协调总队医院为152户贫困家庭配发常用药品应急箱,发放价值6万余元的药品,巡诊义诊33次,免费体检2000余人次。他先后6次协调总队幼儿园老师到村支教,选派5名大学生士兵担任校外辅导员,长期资助1名家境贫寒的彝族女孩。华关
华关,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里塘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华关组织制定《抓党建促扶贫实施方案》,狠抓支部建设。推动兴建自来水工程解决了1200人饮水难题,新建4公里村道、2公里灌溉水渠和2个水闸、7条农田机耕路、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和医疗卫生站。完成15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引导和协助24名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成立专业合作社,扶持黄金百香果特色种植和土鸡养殖,村集体收入从帮扶前每年3000元提高到15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17元提高到9667元,2018年底全村43户167人全部脱贫。他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开展奖学助学。他带领村干部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文明村风建设。2017年里塘村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的定点观测村,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刘双燕
刘双燕, 女,汉族,44岁,中共党员。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2年3月,刘双燕任利辛县刘家集镇陆小营村第一书记,一干就是3年。2014年11月,她调任该镇朱集村第一书记。她争取资金290万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抓扶贫产业。先后建起了200多亩的特色种养殖基地,种植经济林木379亩,惠及贫困户190户378人,建成187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项目年收益近40万元。截至2018年底,朱集村村集体年收入70万元,326户739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下降到0.9%,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驻村期间,她因劳累过度患上了髌骨软化症,但她依然选择坚守。2018年3月,她主动申请转任安徽省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成为连任三届九年的巾帼第一书记。吴应谱 樊贞子
吴应谱,男,汉族,2018年11月16日逝世。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复原乡雅洋村第一书记;
樊贞子,女,汉族,2018年11月16日逝世。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椿乡结对帮扶干部。
2017年底,吴应谱主动请缨前往修水县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8大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他推动完成村组公路硬化8.6公里,改造提升2.6公里主干道并铺设沥青路面,完善“百吨千人”农村饮水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和232栋房屋坡顶改造,建成103亩蚕桑基地,配齐垃圾处理设施,完善保洁队伍。他爱人樊贞子,虽怀有身孕,但仍身兼乡妇联、组织、统战、协税员等数职。2018年11月16日下午,吴应谱、樊贞子夫妇在走访完贫困户返回途中,车辆失控坠河,夫妇两人不幸遇难。宋磊
宋磊,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科员。
宋磊扎根基层6年多,坚持工作在扶贫第一线。他帮助临邑县打造了65个示范村,共整理村域沉睡土地资源4840亩,实现效益260万元,带动每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他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三产融合。推动65个村实施特色种、养、加项目32个,乡村旅游项目3个,深加工项目2个。他起草制定的“两库三审”(项目库、专家库,乡镇初审、专家会审、县级终审)项目评审制度,有效地利用各级扶贫资金5100余万元,指导实施80个产业扶贫项目,直接带动全县995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600元。他创新开展的“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扶贫模式、“两库三审”项目评审制度、返贫预警机制等典型做法。2016年他患上尿毒症,一周需要做三次透析,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240余篇。张红全
张红全(前排右一),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葫芦乡伏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张红全担任伏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挨家挨户串门走访,村民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他都会记录在工作日志里,想办法帮助村民解决。他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年增收3000余元,申请资金100万元修缮村民活动场所,筹资10万余元给村内道路安装路灯。他组织协调民盟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免费提供群众紧缺和常用药品,并进行科普和慰问活动,组织专门针对村医的培训班,为广宗县培养了一大批“赤脚医生”。他通过嫁接引入教育资源,开展“新东方双师课堂”品牌活动,为当地中学提供“名师工作室”支持,建立“民盟烛光行动”广宗葫芦乡中学实践基地,组织特级教师到广宗县支教。张雷威
张雷威,男,汉族,64岁,中共党员。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第一书记。
自2000年起,张雷威先后担任驻村干部、挂职副县长、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等职务。他连续扶贫19载,先后在6个县区19个乡镇56个村开展扶贫工作,参加过“万名干部下农村”“千企千村”“两联一包”“驻村帮扶”等活动。退休之际,李站村70多户村民联名向米脂县委、县政府请求把张雷威留下。“有事找老张”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口头禅。2017年9月,张雷威牵头成立了米脂县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建设资金60多万元,入股社员67户,其中贫困户42户,占63%,残疾人14户,占20.9%。2019年3月,该合作社为42户贫困户颁发了股权证。如今,64岁的张雷威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肯定。陈华
陈华,男,汉族,59岁,中共党员。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06年以来,陈华先后在7个县(市)8个村从事扶贫工作,2015年9月,57岁的他再次请缨到绥棱县靠山村任第一书记,2017年6月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他走村入户,积极开展帮扶,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政府老陈”。12年来,他累计协调资金4000多万元,帮助新建活动场所5处、休闲广场8个,修建道路14.4公里,发展产业项目31个,建设幸福大院使35户贫困户喜迁新居。在靠山村,他带领党员种植户建立花卉扶贫产业园,2018年种植花卉50万支,安置30个精准扶贫户就业,短短的两个半月,务工人员人均增收3000元,产业园创收10万余元。孟刚
孟刚(右二),男,达斡尔族,36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尔拉镇党委书记。
孟刚带头扛起镇里脱贫攻坚的重任。他筹措资金落实了200多万元的桥涵项目,修建了1998年被山洪冲毁、20多年未能修建的桥梁,解决了100多户群众出行和几十名孩子上学难题,仅一年时间就改造1600栋危房,占全镇危房的80%。他采取“合作社+集体+贫困户”模式,以种养殖合作社为纽带,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全镇有6个村落实了880万元的光伏扶贫项目,3个村落实了285万元的菌棚、采摘园扶贫项目,2个村落实了100万元的肉牛肉羊养殖项目。在他的推动下,仅一年时间全镇437户贫困户已脱贫411户,脱贫率达93.27%。胡喜明
胡喜明(右一),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扶贫办主任。
胡喜明坚持每月进村入户调研不少于15天,足迹踏遍全县有贫困人口的233个村(社区),仅两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大半个桃江县。他举办全县脱贫攻坚培训班,系统培训扶贫干部7000余人次。他先后奔赴15个乡镇,为2万多名党员干部宣讲扶贫政策,助推全县脱贫攻坚的开展。他创新实施“按月工作法”,即“五个一”(县委一月一研究、扶贫宣传一月一专题、督查一月一暗访、行业扶贫一月一调度、乡镇一月一排名)工作机制,全县选派了195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5098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县贫困识别准确率100%,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6.73%降至1.35%,桃江县扶贫工作多次在全省综合评价中获好评,他所创的“五个一”扶贫工作机制,在全县复制推广。段玉平
段玉平,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改则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
在援藏时间里,段玉平把藏族同胞当亲人,扎根基层,深入扶贫一线。他推进落实中国移动援藏项目17个,牵头用好管好过亿元援藏资金,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筹资近8万元,为古姆乡等没有通电的5个乡小学买了发电机和柴油。他发动内地亲朋好友,协调内地10省市150多名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348人次,捐款45万多元,自己认养了一个藏族女儿。他个人捐款5万元发起成立“连云港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慈善基金”,共募集19.37万元,建成“改则县特色产品商店”,2018年经营半年即盈利100多万元。累计协调20多家爱心企业捐赠电脑、文具、衣服等物资,价值70多万元。他率先捐款1.5万元,募集爱心捐款10.8万元,设立“杰瑞”“育蕾”两项励志奖学金,首批72名学生已领取奖学金。侯兵
侯兵(右二),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委副书记(挂职)。
2016年5月,侯兵挂职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委副书记,积极策划构建并大力推动“六位一体”扶贫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临城县脱贫摘帽。他协调争取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5.3亿元,募集慈善捐助钱物折合人民币近300万元,为临城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先后安排60余名县乡干部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培训,安排30名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参加村支部书记培训。他连续策划组织“外国人看中国精准脱贫”“中央媒体看临城写扶贫”两次大型宣传报道活动。通过在荒岗上种植薄皮核桃、苹果、板栗等经济林木,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贺星龙
贺星龙(左一),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卫生所医生。
贺星龙坚守贫困山区19年,始终恪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无微不至地关心贫困群众,坚持做到看病随叫随到。他自己出资3万余元,购买了发电机、打药机、扬场机及割草机等农机,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他治疗过470多位留守老人,主动承担起13户五保户的医疗费用,过年给他们送米送面,大年初一请他们到家里吃团圆饭。他坚持对病人免收出诊费、注射费,对特困户、五保户和烈士家属免收药费。19年来,他骑坏7辆摩托车,行程40多万公里,用烂12个行医包,出诊17万余次,医诊病人4600多人,免收出诊费累计达35万余元,为五保户患者补贴药费达4万多元。他坚持11年为85岁的贫困老人贺德明免费提供500多包导尿包,老人托人给他送了一面锦旗:“黄河优秀儿子,乡村最美医生”。秦倩
秦倩(右二),女,汉族,33岁,中共党员。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第一书记。
秦倩在孙庄村协调启动“中国梦·脊梁工程”精准医疗扶贫行动,引进医疗救助工程,基金会为每位患者捐赠5万元手术费,累计投入1亿元,先后救治652名贫困家庭患者。她还引进河南首家村级互联网分级诊疗医院,为全省医疗扶贫作出突出贡献。她帮助合作社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互联网+合作社+农产品”的模式进行产品营销,带动100户贫困户352人入股,户均年增收2000元。她建立扶贫车间诚信鞋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建成光伏发电站,使户均年增收1100元。她积极探索“孙庄脱贫模式”,组织举办帮扶活动210余次,办成惠民实事350多件,引进资金2180多万元,新建村基础设施13个,使该村贫困发生率从34.2%降到0.9%,2017年被评为脱贫攻坚示范村、党建工作示范村。秦永刚
秦永刚(前排右一),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南疆军区政治工作部群工联络处处长。
秦永刚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指导部队定点帮扶67个深度贫困村、1775户贫困户,其中22个村、1011户已实现脱贫。他组织援建100个支部会议室、100个党员活动室,协调组织156名贫困村支部书记到部队观摩,帮助建强支部战斗堡垒。他帮扶发展89个爱民巴扎、惠民大棚、富民作坊,协调地方联合开展服装、机电、种植等实用技能培训60余期,拓宽群众增收途径。他创新提出“扶一校、帮一班、助一生”的助学模式,先后向102所共建学校赠送105万元教学器材,安排204名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资助5100多名贫困学生。他组织军区583名团以上干部与少数民族贫困户结对帮扶,协调安排4390名贫困群众担任护边员,支持地方构建以基层党员、爱国宗教人士和民兵为主体的治安维稳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秦振邦
秦振邦(左一),男,回族,60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第一书记。
自2016年3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秦振邦组织实施项目20项,使村民享受产业补贴、农资补贴、公共事业建设补贴247.59万元,落实闽宁协作和各单位帮扶资金360.2万元,金融机构放贷445万元支持养牛产业发展,为7.5公里村道安装了120盏光伏路灯,实现自来水入户,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点进村。昔日的烂泥滩变为今天的涵江村,水泥硬化路穿村而过,家家住上了敞亮的砖瓦房,种草养牛使村民们有了稳定增收的产业,太阳能路灯、热水器、文化广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这些变化都离不开秦振邦的精心付出。2017年5月,他舍小家顾大家,带着妻子到烂泥滩村入驻。在他的努力带动下,全村现在的牛饲养量由2017年初的88头增加到了751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50元,贫困发生率由34.99%下降到1.6%。索南杰布
索南杰布,男,藏族,35岁,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党委书记。
索南杰布在班戈县保吉乡工作五年来,遍访全乡贫困户183户。他成立了乡脱贫攻坚指挥部,设立了10个专项政策落实小组,1个督查督导组,13名班子成员分包7个行政村(居委会),全乡56名干部联系包户全覆盖。他组织对7个行政村、39个自然组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整改,新建安全饮水井101口(眼)。目前通村公路通畅率100%,村(居)通讯覆盖率、通邮率100%,网络覆盖率60%以上。他组织乡政府与各村签订了《劳动力转移就业责任书》《劳动力外出务工目标责任书》,组织村户签订《劳动力外出务工承诺书》,2017年以来,全乡共组织劳务输出940余人次,两年转移就业收入453.8万元。目前,班戈县保吉乡已实现7个贫困村摘帽,183户674人稳定脱贫,全乡如期实现脱贫摘帽。高燕梅
高燕梅(右一),女,汉族,48岁,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计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挂职)。
2016年7月,高燕梅作为第二批援甘干部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卫计委挂职党委委员、副主任。三年来,她一直在为健康扶贫、医疗援助奔波,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全州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018年,她协调推动天津市17名医疗专家到甘南州,为州人民医院和迭部县人民医院做全面“体检”,研究全面提升的措施,为群众开展义诊1190余人次。当年,天津市拨款1600万元帮助甘南州人民医院购买最急需的医疗设备。她协调天津市相关部门,为州卫生监督系统免费培训了5批20名干部,为疾控系统免费培训了3批8名干部。她还积极协调天津市教委、甘肃省教育厅,2018年为甘南州定向招收12名医学本科生。她把藏族群众当亲人,千方百计为贫困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始终坚守扶贫一线,被称为“甘南草原上盛开的最美的格桑花”。隋耀达
隋耀达(前一),男,汉族,43岁,中共党员。海南省保亭县加茂镇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2014年10月,隋耀达主动申请下乡扶贫,在共村一干就是四年。他曾发誓:“共村不脱贫,耀达不离开。”他自掏腰包带着党员干部和贫困户100多人跑遍全省10多家羊场考察牧草和黑山羊产业。经过3年多的努力,他成立的共村巾帼养殖专业合作社,黑山羊数量由当初的100多只发展到700多只,产值近60万元,62户贫困户实现分红收益良性循环。他在扶贫工作中无私无我,捐款捐物累计折合人民币10万元。2016年7月,他动员爱人辞掉了工作,举家从海口搬到200多公里外的共村,让父亲和妻子都在养羊场义务工作,女儿在镇里上幼儿园,一家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编外”村民。2016年底,共村实现整村脱贫,62户232人摘掉了贫困帽子,如今共村的村容村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典范,隋耀达成为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继续坚守在扶贫一线。傅飞丁
傅飞丁(左一),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重庆市万州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综合科科长。
傅飞丁从事扶贫工作21年来,先后担任过重庆万县市龙宝区、万州区龙宝移民开发区扶贫办项目科科长,万州区扶贫办项目科副科长、政策法规科科长、驻村第一书记,为万州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他徒步走遍龙宝区40个贫困村,手绘地形地貌勾勒产业分布图,为制定扶贫开发规划打下坚实基础。他实地调研踏勘,为贫困村修好每一条公路,风吹日晒使他显得又黑又老,20多岁就被人称为“老傅”。他在开展产业扶贫规划时淋雨感冒,高烧39度,仍然坚持白天踏勘、晚上输液,确保了工作按时完成。2019年初,他牵头负责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对重庆市反馈的问题整改,建立工作台账10余份,圆满完成全区57项整改任务。曾翙翔
曾翙翔,男,汉族,29岁,中共党员。生前系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埇桥区支河乡路湖村扶贫干部。
2017年,曾翙翔在村里任扶贫干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遍访了185户贫困户。他经常开车送生病的老人到市里医院救治,帮助群众申请危房改造项目,帮助70余户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等,得到群众一致称赞。他认真核实到户资料、规范扶贫台账,实施到户项目,建起光伏电站,筹建扶贫工厂,争取资金为村卫生室添置医疗和办公设施。他主动与重点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协助村里新修3条村庄道路,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在他的努力带动下,2017年路湖村34户95人实现脱贫。2018年8月18日,台风“温比亚”袭扰安徽,曾翙翔在救灾一线奋战10个小时后,因挂念需要紧急转移的群众,驱车前往村中,在途中,路遇一根脱落的电线,处理险情时出现意外,不幸牺牲。谢佳清
谢佳清(左二),女,汉族,51岁,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
为了扶贫工作,谢佳清放弃了遴选员额制检察官的机会,既不能照顾爱人和孩子,跑项目时还遇到诸多委屈和劳累,但她驻村四年无怨无悔。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她积极争取30多个项目及上亿元资金落地,其中修建村组公路59.6公里,先后建设移动基站2座、水库1个、山塘1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5个,新修的群众文化广场、幼儿园、卫生院、办公场所等综合体投入使用,个人出资近2万元并争取社会力量筹款近20万元为村民购买果苗,帮助7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她与村“两委”干部发动全村876户村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争取到有机红高粱订单,使村民增收760万元。
2018年
丁海燕
丁海燕(左三),女,回族,54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水务局工会主席、妇委会主任。
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当家人”的同心县预旺镇贺家塬村驻村第一书记丁海燕,能够俯下身子下真功夫,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村里的事情当成自家的事情。丁海燕真心实意查民情、解民忧,竭尽所能办实事、真扶贫,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第一书记。驻村三年来,丁海燕制定脱贫计划,培育发展脱贫致富产业,为建档立卡户量身制定十个脱贫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680元提升到了7960元。争取各项扶贫项目资金1400多万,设计落实项目18个,加强危房改造,硬化农村道路,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移风易俗、文明家风、禁毒等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脱贫致富氛围;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马秀云
马秀云(左一),女,汉族,44岁,中共党员,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党委书记。 马秀云同志常年扎根贫困山区,奋斗在扶贫一线。2013年2月调任到赣榆区条件最艰苦的革命老区黑林镇后,马秀云团结带领广大干群因地制宜发展果林产业,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丰收。黑林镇现已发展特色水果3万亩,引进15家农业企业,培育上市企业2家,建成全省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基地。全镇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201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3元,低收入人口数同比减少78%,1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18万元。
王寿梗
王寿梗(右一),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信访室主任科员,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帕哈乡磨石村第一书记。
王寿梗同志担任大凉山彝区腹地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以主人翁的心态扎根驻村,倾心用力真扶贫扶真贫,仅用1年多时间就完成磨石村79户366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王寿梗带领村民依法民主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发展党员2名,培养村后备干部2名整合各类资金新建安全住房102套,修建村委会综合体1300平米、校舍400平米、通组路10.2公里,全面完成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引进种植紫山药30亩、猕猴桃20亩、山桐子树400亩,同时发展林下养殖和中药材产业,丰产期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00余万元。实施“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激发村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设电商服务站、网络远程接诊点,探索网络扶智;开办农民夜校,每周放映公益电影,定期举办文艺表演和农民运动会,倡导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白晶莹
白晶莹(正中),女,蒙古族,56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白晶莹同志始终心系精准脱贫工作,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旗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白晶莹以王府刺绣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培训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为主要抓手,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白晶莹先后组织成立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图什业图刺绣基地,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32期,共培训绣工5782人,通过绣工们的传帮带,共培养一级绣工1300人,二级绣工5000人,三级绣工8000人,带动科右中旗2.1万名妇女从事王府刺绣产业,形成51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嘎查。2017年,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王府刺绣产业发展受益,实现年人均增收1809元。兰念瑛
兰念瑛(左二),女,畲族,61岁,中共党员,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十一、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绿色小康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等荣誉称号。
兰念瑛同志作为一村的领头雁,带领群众发展苗木花卉特色产业,成立“资溪县新月畲族苗木股份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形式,成立3家苗木专业合作社,村办、户办、联户办种苗场21家,苗木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开发50多个品种,年产值突破350万元,全村畲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新月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茅棚村”变成了富裕美丽的“花园村”。兰念瑛坚持发展特色旅游,带领村民进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使新月畲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俗风情旅游村,2017年接待旅客突破2万人次。畲民利用互联网销售畲族特色小吃,全年畲族特色小吃总销售收入达10万元以上。新月村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多项国家级桂冠。伊学义
伊学义(左二),男,满族,52岁,中共党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税务局党办主任科员,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天桥岭镇天平村第一书记。
伊学义同志动员爱人和他一起驻村扶贫,为驻村工作队做饭。伊学义每个月都会撰写2万多字的扶贫日记。伊学义带领群众开办榨油厂,每年创收10万多元;发展菌包项目,每年创收8万多元;实施金融扶贫,为每个贫困户家庭分红3000元;发展松针鸡项目,实现创收2万多元;发展太阳能光伏项目,年创收4万多元;发展黑木耳定植车间项目,年创收28万元。伊学义协调资金63万元为村里购买农机,每年实现红利5万元;为87名贫困人员办理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平均每人每年养老金能领2400多元。2017年,全村95%的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刘昌法
刘昌法(左一),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山东省淄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驻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第一书记。
刘昌法同志6年时间以村为家,三任“第一书记”,挨家挨户摸民情,记下50多万字的“驻村笔记”,争取项目20多个、资金800多万元,带领三个村5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刘昌法引导上小峰村成立“山东上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了村集体、贫困户双增收,成为了全国扶贫改革试点典型村。上小峰村挽留信上43名群众的鲜红的手印成了最鲜活的诠释。刘昌法引导西沙井村建设白莲藕和优质果品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刘昌法为石柱村争取资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结束了不通水泥路的历史。刘昌法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结束了1个村班子18年无连任的历史,实现3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为3个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羊风极
羊风极,男,黎族,56岁,中共党员,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副镇长兼田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当选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羊风极同志是土生土长的黎族干部,早年创业致富后不忘回报村民,从事基层工作30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通过不懈努力,带领村民将一穷二白的黎族山村田表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富美乡村。为增强村集体凝聚力,带头出资并发动党员群众集资出力建设村党支部活动场所。积极拓宽致富门路,带领黎族群众大力发展橡胶种植及多种林下经济产业,将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不到600元提高到9000多元。通过“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先后牵头成立5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农户594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严克美
严克美,女,汉族,36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当阳乡玉灵村第一书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严克美同志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长期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累计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遍访全村的每一个贫困户和每一个村社角落。严克美以身作则夯实基层党组织,稳扎稳打,推动玉灵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大变样。实现入户人行便道覆盖率、饮水安全覆盖率、安全用电覆盖率、通讯信号覆盖率、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率100%。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种植脆李832亩、板栗1404亩、核桃150亩。2015年,玉灵村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底,玉灵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其中贫困人口纯收入达到5000余元,较2014年增加2800多元,贫困户只剩下5户12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99%。李玉兰
李玉兰(左一),女,汉族,55岁,中共党员,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农牧局干部、驻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第一书记。
2015年隆治乡桥头村识别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74人。2015年10月,经本人申请,李玉兰同志被组织选派到桥头村任“第一书记”,2016年年底桥头村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三年来,桥头村共争取项目资金1800万元,新建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投资52.4万元,新建了桥头村村级幼儿园,解决了近30名幼儿上学难问题;协调县交通局,投资507万元硬化村道13公里,解决了全村424户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4.86万元,建成家庭小牧场4户,引导贫困群众向产业发展;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800平方米的冷藏库一个,解决了桥头村600多亩软梨无法储存的困难,投资16万元发放软梨等果树苗848株,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年组织成立光林种植合作社,2017年近800亩四荒地开荒种葵花,当年产值达132万元。2018年种植1500亩,产值翻翻。本村24户贫困户全部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住进了明亮的新房。李红冈
李红冈(右一),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扶贫办督查考核处处长,驻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第一书记。
2014年7月,李红冈担任锦州市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扶贫工作期间,共为五台沟村落实项目42个,投入资金2112.12万元。2016年11月,经省、市两级考核,五台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销号和20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驻村期间,李红冈从未收受过任何土特产品,个人为贫困群众捐款11万元,还动员战友、朋友和社会爱心人士13次来村捐款捐物47万元;帮助村里一名重病学生转院到沈阳成功治疗,并筹集4万元爱心捐款。2017年7月起,李红冈任省扶贫办督查考核处处长,坚持主业主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18年5月,李红冈再次响应上级号召,重返五台沟村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驻村两个多月,探索以商养农新路,与河北乐亭县坤越饲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引进投资1.1亿元的年产4万吨的单一性动物饲料项目,并与供销快线合作,启动村杂粮加工厂,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村里杂粮、水果。肖冰
肖冰(左一),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群团工作部副部长兼公司扶贫总顾问。
肖冰同志三年里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带领村民建成了4000亩脐橙种植基地、1269亩烤烟种植基地、瓜果蔬菜种植基地、福鹅养殖基地、年出栏仔猪可达12万头的母猪养殖企业、年产值可达3500万的建材企业、240KW光伏发电站,解决了400余人长期就业,对接帮扶新坌村及周边贫困村民2000多人。全村166户贫困户、603名贫困村民获得叠加式产业帮扶脱贫,2017年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新坌村工农业总产值从2014年不到2000万元,到2017年突破1亿元。全村提前一年完成整村脱贫摘帽,成为湖南省产业扶贫工作先进典型,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吴国良
吴国良(前一),男,汉族,2018年4月26日逝世。中共党员,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原常务副主任,汤丹镇中河村原党支部书记。
吴国良同志从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吴国良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先锋者”,强忍着病痛,在牺牲前的一个月里,在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山上来回奔波,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汤丹速度”。吴国良是云岭大地的“好战士”,父亲、自己和妻子都奋战在基层一线。因为忙于工作,夫妻俩2014年结婚以来,没有留下儿女。他多次在检查工作途中到了家门口,都没有时间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吴国良是工作岗位的“多面手”,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踏实奉献,钻研进取,出色完成任务。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以身作则,深入群众,解决了中河村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棘手问题,提升了班子士气,使中河村各项扶贫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何方礼
何方礼(前一),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武警广西柳州支队政委。
何方礼同志时刻牢记领袖和统帅的嘱托,把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政治任务。何方发挥十九大代表优势,走村串寨宣讲十九大精神,引导群众激励斗志拔穷根;先后开办11届“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让458名女童受益,个人资助138名红瑶女童,38人上完高中,12人大学毕业;指导10多个标兵(先进)中队与贫困村结成共建对子,增强农村党组织脱贫攻坚能力。何方爱民为民,既授鱼也授渔。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爱心人士投入千万元,帮助贫困村打通100多公里“出山路”;每年协调投入6万元,结对帮扶10户贫困户;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引进知名企业进村,走“公司+农户”产业扶贫之路;帮助援建“信息高速公路”,助力贫困群众步入电商致富快车道。何方先后在柳州、北海、来宾等地关爱帮助500余名留守儿童、残障学生、农民工子弟和30多名孤寡老人,先后帮助凤秀娟、凤桂鲜、兰芝玲等30多人走上教师、医生、干部等岗位,受到驻地各族群众广泛赞誉。汪四花
汪四花(右二),女,汉族,57岁,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危重症科片护士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人民医院院长。
汪四花同志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危重症科片护士长,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2016年9月,汪四花义无反顾地深入贫困山区台江县人民医院工作,并受委派担任院长职务。两年来,汪四花通过加强外部建设和提升内涵建设的举措进行强化管理,成功将6S管理新理念和国际JCI管理理念“嵌入”台江分院,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60余项,选派医务人员学习进修125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发112项,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切实解决台江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困难。汪四花同志的事迹,被制作成微电影在杭州公交车上宣传播放。2018年3月28日,以汪四花的帮扶事迹为素材的舞台剧“天使日记”,在贵州省卫计系统先进事迹巡演首演式上被搬上舞台。宋瑞
宋瑞(前一),女,汉族,54岁,中共党员,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直属机关党委调研员,驻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第一书记。
宋瑞同志在驻村工作中坚持“扶贫先扶心,产业促脱贫”的发展思路,坚持“文化引领,道德育人,改善风气,产业跟进,脱贫致富”的发展举措,团结和引领该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14年发动息县企业家捐资30万元,设立息县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引导村民争做学习型、创业型、有道德、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立弯柳树村孝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村民把家中空闲房间改造成“孝爱客房”,包括贫困户在内的50户村民入股,收入最高家庭达到3万多元。成立息县远古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投资1500万元,发展酵素生态有机农业。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带领贫困户种植莲藕等增加收入。积极招商引资,已建扶贫工厂3个,安置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村集体经济项目3个。积极争取政策性扶贫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共协调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全村人居环境治理和提升。张渠伟
张渠伟(左二),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张渠伟同志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患上严重“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不惧怕失去生命和双眼失明的危险,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他撰写理论文章、政策解答和宣讲课件10万余字,组织干群轮训10.9万余人次。张渠伟贡献才智,调研提出攻坚督战队暗访、专题片曝光亮丑、“七大”战役攻坚、九比九看问效、驻村纪检员和义务监督员双推监督等20余种攻坚方法,破解督导、推进、监管等三大难题。张渠伟创新设计“六个一”社会爱心扶贫,累计认捐认助社会扶贫资金7.2亿元。示范引领形成“铁军扶贫”“巾帼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渠县扶贫特色品牌。渠县累计退出贫困村57个,减贫12.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陈俊业
陈俊业(前一),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三连党支部书记。
陈俊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连里3年脱贫计划。2018年5月,全连2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以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为抓手,狠抓党支部制度建设,始终把连队党支部建设作为扶贫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提高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2017年软弱涣散党支部已摘帽,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组织保障。2.根据三连地理位置,种植的全部为果树吊干杏。陈俊业首先从思想进行扶贫,狠抓吊干杏管理力度,制定了吊干杏管理办法,效果非常明显,从2016年的全连亩均1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亩均600公斤,亩均毛收入由原来的1000元增长到8000元。职工群众人均收入由原来3000元增长到10000元左右,全连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3.经常深入到自己挂钩的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从思想进行鼓励,增强脱贫的愿望和动力,从物质、技术进行帮扶,巩固脱贫实效。郑访江
郑访江,男,汉族,37岁,中共党员,甘肃省中医院团委副书记,驻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第一书记。
郑访江同志丢下70多岁的老人和2个月大的儿子倾心真帮实扶,协调帮扶单位筹措18万余元,帮助9户特困户盖起了安全住房,为2户贫困户拉通了自来水,为2户特困户建起了牛棚;协调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建成带动6户贫困户发展的蔬菜大棚10座;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1名优秀贫困医学生捐助5年学费共3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对12名本科大学生给予3.6万元资助,其中自己捐助1.2万余元;联系社会捐赠衣物近500件,价值8万余元,使84户贫困户、13名五保户和80多名困难学生受益;帮助10余名贫困患者、5名尘肺病患者免费诊治疾病,节约费用共8万余元。郑贵章
郑贵章(左二),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郑贵章同志以摆脱贫困为已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8年来,让9.06万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2017年,广平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781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7%,连续五年(2013—2017年)在全省扶贫开发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乡镇建立扶贫工作站、村设立扶贫工作室,填补了县村扶贫空档。2016年11月16日,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广平县弘扬“贵章精神”,继续扛起脱贫攻坚先锋旗,朝着2020年全县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再次前进。赵金祥
赵金祥(左一),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工作委员会调研员,挂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县委常务副书记。
赵金祥同志克服严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深入调研,谋思对策。他提出的“3213”产业发展和“一带一核心”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得到了尼木县委的认可,引领尼木县脱贫攻坚工作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为援藏重点项目精准持续建设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扶贫扶智、扶志总要求。他勇于担当,积极实践,以项目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大桃产业,发展藏鸡和特色高原种植,推进农村改革,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地经营主体。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尼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贡献。徐冬梅
徐冬梅,女,汉族,57岁,九三学社会员,安徽行政学院副教授、副处长,驻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王寨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徐冬梅同志情系“三农”,多次向组织请求:“我是研究农业的,应该去农村,把研究的东西奉献出来”。在徐冬梅的言传身教下,研究生毕业的女儿当了扶贫村官,相濡以沫的爱人也主动要求去扶贫一线。
年逾半百的徐冬梅与同事们一起走村串户摸实情,精准施策谋实招。徐冬梅帮扶的王寨村迅速建起了光伏电站、就业扶贫车间和电子商务扶贫驿站,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当个人理想与组织需求相契合时,那才叫幸福!”。哪怕肺癌、甲状腺癌缠身,化疗缠人,也不退缩;哪怕被直接从村里送进手术室,也无怨无悔!在组织强行将其撤回治疗时,徐冬梅仍强烈要求重返扶贫一线。徐冬梅无愧为村民贴心的“徐大姐”、孤儿最亲的“徐妈妈”,这是一种执着的追求,更是一种精神的再现!梁丽娜
梁丽娜(右一),女,汉族,33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乌石镇陆河村党总支部书记。
梁丽娜同志在农村扎根的7年时间里,主持制定了陆河村整体发展规划,建立了村里“一事一议”、多方协商的长效机制,带领乡亲们积极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寻找适合陆河村发展的产业,种植橘红、百香果,养殖陆川猪;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发展“高架网床+益生菌”生态养殖和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进精准施策,注重扶贫先扶智,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不足2500元增加到7560元,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2.74%。樊学双
樊学双(右三),男,汉族,35岁,中共党员,福建省闽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县委常委、人民政府副县长。
樊学双同志系闽宁协作挂职干部,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唯一的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受到充分肯定并勉励他“继续做好,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樊学双援宁两年争取资金7000多万,实施项目50多个,减贫带贫近3000户,助10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解决好饮水问题,让4.5万群众喝上健康水。建村级车间11个,帮600多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争取捐款1800万,为闽宁协作22年来最多。组织开展义诊1800人次,帮18名复杂先天心脏病人免费手术拔穷根。创新模式帮64名重度残疾人自食其力,在宁夏全区推广。促成闽宁两地互访50多批,组织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助学500多人。
2017年
马锁安
马锁安(右一),男,藏族,44岁,中共党员,青海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调研员,省组工干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马锁安同志用真情、察民情,扑下身子帮助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着力发展产业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增强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先后为哇麻村争取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15个,落实资金2370万元。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培育脱贫增收产业,提升发展致富能力。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绿化美化村庄,新建改建危旧住房,解决吃水难用电难问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建成哇麻村标准化规模葱花土鸡养殖场1处,扶持60户贫困户养殖肉牛、土猪、肉杂鸡823头(只),41户种植当归73亩。兴办乡村旅游增加村集体收入,哇麻村已于2016年率先整体脱贫。王凯
王凯,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海关总署缉私局政治部主任科员、缉私局党总支委员、团支部书记,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第一书记。曾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王凯同志坚信“心安之处便是故乡”,驻村以来秉持“先当村民再当村官”的信念,过项目关、产权关、土地关、兜底关“四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组织成立海扶山大棚果蔬合作社,大力发展集体产业。探索产权归属机制,海关投资1/3、申请补助1/3、村民自投1/3,产权归村民,调动起村民创业积极性;创新分配机制,实施二次分红兜底,让贫困户有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上交20万元利润,确保脱贫不返贫。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把当地产品销往国内外,年纯利近百万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实现整村脱贫。河南省豫剧院联合鲁山县党委政府以王凯为原型,编演了大型豫剧《第一书记》在全国巡演。向贵瑜
向贵瑜(前排左一),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获“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向贵瑜同志是扶贫系统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探索出了“脱贫奔康产业园”“日暗访日通报”等模式,立起了导向、严起了规矩,为精准扶贫找到了工作路子。为彻底拔掉贫困户“穷根”,他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最大难点,深入到贫困村搞试点,探索出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五方联动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的模式,为贫困群众找到了一条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路子,全市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615个,带动贫困户5.1万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为了让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精准落地,他从暗访督查入手,组建5个暗访组,每天进村入户暗访,每天原汁原味通报,限期整改并回访问责问效,推动形成了水紧鱼跳的浓厚攻坚氛围。李朝阳
李朝阳(右一),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曾获安徽省“全省优秀选派第一书记标兵”荣誉称号。
李朝阳同志坚守“有始有终、善始善终”的信念,连续两任担任第一书记,扎根贫困乡村,誓要啃下最后的“硬骨头”。2014年结束了在淮南市的驻村工作任期后,李朝阳主动请缨,经组织安排,担任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立秸秆食用菌种植、富硒茶种植与加工、中药材种植、生态黄牛养殖、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注重“扶智”和“扶志”,开办了“河口大讲堂”,邀请专家来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村讲述创业历程。该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5.87%下降到2016年的1.74%,实现了整村脱贫。2017年春节刚过,他又提前向组织递交了申请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再干一任的请战书。沈东亮
沈东亮(右二),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国务院三峡办资金计划司副调研员,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第一书记。曾获“重庆市2016年度扶贫开发先进个人”“重庆好人”等荣誉称号。
沈东亮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扎根贫困山村驻村帮扶。他实施“菜单式扶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动员多方力量筹资1200万元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打造脱贫攻坚“升级版”,2015年底铺垭村实现整体脱贫。他为患有血管瘤的小女孩筹集6.2万元救命钱做手术,改变了一家人命运;筹资4.5万元帮助贫困户入股建材门市;他与驻村工作队密切合作,争取资金安装路灯、修建人行便道,改善基础设施。组建文艺宣传队,免费制作宣传片,以大户带动方式发展乡村旅游。铺垭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1.85%降低到1%以内,成功脱贫。沈东亮同志事迹入选中组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案例选——第一书记》一书,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陈开枝
陈开枝(前排正中),男,汉族,79岁,中共党员,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曾获“全国扶贫状元”“第四届中华世纪风采人物”“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陈开枝同志二十多年来100次深入广西百色贫困山区扶贫济困,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助力易地搬迁,新建6个易地安置点,圆了8000户4万深山农民的“安居梦”;引进20多家企业投资12亿元在百色兴业,帮助4万名移民实现“乐业梦”;促成广州帮扶广西建成200多个项目,解决380个村通电问题,兴建人畜饮水工程2.57万处(座),在580个村修建公路5000多公里;动员社会筹集资金3亿多元,解决百色市12个县8万多名少年儿童入学难题。陈开枝同志退休后发起建立广西百色市教育基金会,累计捐出个人退休金19万元。陈宝发
陈宝发(左一),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龙江县龙兴镇新功村第一书记。曾获“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陈宝发同志立志“沉下心来,为乡亲办实事”,扎根黑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利用本地杜鹃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真正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满山杜鹃映红了群众的幸福生活。陈宝发任新功村第一书记以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培育发展中草药种植和乡村旅游两大产业,成立了新功村中草药种植合作社,通过种植中草药带动一批村民脱贫致富。开发新功杜鹃山,带动贫困户依托乡村旅游实现大幅增收。在修屯屯通水泥路、治理水打沟工程、挖抗旱井、修建休闲广场、建村民活动室、安装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改造农民泥草房74户,打造旅游景点12处。林占熺
林占熺,男,汉族,76岁,中共党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曾获“中国援外奉献奖银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特别奖”和“全国扶贫状元”“全国星火标兵”“全国科技扶贫杰出贡献者”“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中国生态英雄”等荣誉称号。
林占熺同志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钱袋里”的理念,常年奋斗在科研、扶贫第一线,带领团队扎根宁夏,指导群众栽培食用菌、治理生态、开发生物质新能源,帮扶群众找到“致富金草”。他于1986年发明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的世界难题。林占熺带领团队来到宁夏,发展1.7万农户利用菌草技术栽培食用菌,带动户均增收8000元。现已拓展到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创建菌草技术体系,开辟菌草新型生态产业,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487个县,并传播到全球101个国家,为扶贫减困、保护生态和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作出了特殊贡献。黄海军
黄海军(右一),男,汉族,35岁,中共党员,海南省琼中县农信社主任助理、琼中县湾岭镇岭门村第一书记。曾获“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黄海军同志立下“群众一天不脱贫就一天不离开”的誓言,以心换心,帮扶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创新“流程化帮扶”,促进群众脱贫。黄海军到村后,深入贫困户家中分析致贫根源,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扶贫先扶志,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先后采用“激将法”与资金“三方共筹”等策略,用心用情帮扶,贫困户终受到触动,盖好羊舍,贷款买羊,还清后再贷款扩大养羊规模。实施金融扶贫,为农户办理贷款125笔,协助31名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引进畜牧龙头企业,引导全体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利用微信、微店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还多方争取资源,为岭门村筹集800多万元,修建基础设施。程扶摇
程扶摇(左一),男,2017年6月24日逝世。中共党员,原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扶贫专干、杨坊村主任助理、茅坪村扶贫工作组组长。
牺牲在扶贫一线的程扶摇同志,用28岁的年轻生命谱就了一曲青春不朽的扶贫赞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扶贫专干的动人情怀。他是工作忘我的拼命三郎,一人承担了全镇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和材料归档工作,基本上没有双休日。他是当地有名的精准扶贫“活字典”,全镇384户贫困户,只要报出名字,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帮扶措施也能精准地说出。自担任茅坪村扶贫工作组组长以来,先后协助修建村组公路5公里,水渠3000米,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点1个,流转土地120亩,建立了正茂公司。协助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7个,搬迁64户贫困户;排查危户99户、无房22户,完成危房改造35户。2017年6月24日凌晨2点20分,程扶摇在疏散受灾围困群众时,被暴涨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7月13日,中共江西省委追授其“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
- 王剑辉
王剑辉
王剑辉(左二),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山西省大同市政协副主席。
2012年4月至2016年5月,王剑辉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委派,连续两任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定点扶贫县——山西省天镇县担任挂职扶贫干部。成功打造“天镇保姆”品牌,输送3862名农村贫困妇女充分就业,带动1.24万人实现精准脱贫。为全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土豆,亩产9750斤,实现产量翻番、农民收入翻番。提出“扶贫,首先是扶观念之贫,其次才是扶经济之穷”的工作思路,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全县所有师生和半数以上群众接受了教育和培训,帮助近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自主脱贫。策划一系列公益扶贫活动,累计募捐资金物资2500多万,慰问帮助贫困家庭15000多户。被当地百姓称为“保姆县长”“贫穷人的县长”。 - 王晓阳
王晓阳
王晓阳,男,汉族,75岁,中共党员,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检察院原调研员。
王晓阳曾是一名基层检察院检察长,2002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主动请缨扶贫,拖着糖尿病的身子先后在4个贫困村驻村帮扶,目前依然在为扶贫脱贫奔波忙碌。他吃住在村里,自掏腰包支付伙食费、水电费,不增加村里负担。采取一听、二看、三访、四座谈的方法,了解村民需求,着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修建公共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精神文明。带领群众打名人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产业牌,开发茶叶、早熟梨等特色产业,其中“双井绿”茶享誉全国,远销日本。推广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带贫困户模式,近百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所帮扶的双井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江西省)定点扶贫开发工作先进村”,被当地村民称赞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 苏庆亮
苏庆亮
苏庆亮(右二),男,汉族,2016年7月24日逝世。中共党员,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扶贫办副主任。
1994年,24岁的苏庆亮放弃乡镇机关工作,到大陡山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1年。他带头先干,逐步带领全村群众发展起苗圃、茶园、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到2015年底,大陡山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1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昔日的“荒陡山”“穷陡山”变成了今天的“绿陡山”“金陡山”。他为大陡山村创造了亿万资产,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自己却一贫如洗,一家三代六口人挤在狭窄的平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2016年3月,他担任岱岳区扶贫办副主任,在142天里跑遍全区82个贫困村,身负重疾仍坚持工作。2016年7月24日,他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 时圣宇
时圣宇
时圣宇(左一),男,汉族,30岁,中共党员,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编辑记者,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第一书记”。
2015年8月开始,时圣宇担任韦店集村“第一书记”。半年内走访每一个农户,摸清家底,查找致贫原因。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试点成立村务委员会,选拔对公共事业热心的年轻人参与村集体事务,培养后备队伍;试点成立“公道会”,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群众代表、司法人员等组成,监督村务工作,调解化解矛盾。多方争取资源,为韦店集村筹集1500万元,修建改善公共设施。带领村民发展蛋鸭、蔬菜等生态农业,利用人民日报社宣传优势和电商平台,打造韦店集村农特品牌,销售规模已近100万元。发展乡村企业,帮助43名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引进企业投资500万元开展乡村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年多来,已帮助带动83家贫困户增收脱贫。 - 吴树兰
吴树兰
吴树兰(右一),女,汉族,62岁,中共党员,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副巡视员,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
吴树兰满腔热情扶贫16年,2010年7月和2014年3月先后两次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商水县、新蔡县、确山县直接帮助11万贫困人口脱贫。在大吴庄村任“第一书记”期间,带领村民艰苦创业,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全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大吴庄村被评为河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驻马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驻马店市文明村、驻马店市先进党支部。2014年3月,年近花甲之年的她,第二次到村任“第一书记”后,瞄准精准扶贫,帮助330人脱贫,105户有了脱贫的项目,2015年西王楼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农”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 陈正拜
陈正拜
陈正拜(前排右一),男,汉族,46岁,民进会员,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开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正拜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在民进中央对口帮扶的贫困县,注资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和富民村镇银行,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共计为70家企业,上千家农户提供7.3亿元资金支持;2011年,陈正拜及其任董事长的开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毕节投资22亿元人民币建设“开明·同心城”,已带动2万人就业及上千户家庭脱贫;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先后为民进中央在毕节试验区开展“同心·彩虹行动”捐赠价值4000万元人民币(房屋100套),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为民进中央设立的开明慈善基金会捐赠800万元人民币,为毕节市红十字会捐赠50万元善款。陈正拜还以云校校长的身份,积极投身于贵州省黔西南、铜仁、毕节,甘肃省临夏、陇南和河北省张家口、沧州,陕西省、西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的教育扶贫事业,捐赠价值达4.99亿元人民币的教育云平台,惠及贫困落后地区学生820万人。 - 赵亚夫
赵亚夫
赵亚夫(左一),男,汉族,78岁,中共党员,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
赵亚夫先后组织引进并推广种植180万亩的应时果品,给农民带来25.5亿多元的收益;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200多亿元直接收益;积极创新产销模式,帮助农民建立了“赵亚夫农产品合作联社”等专业协会和合作社50多家;编写上百万字的农民科技读物,每年免费为农民上辅导课100多场,累计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引进消化170多项国外农业新技术,出版《草莓品种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等多部专著,倡导建设了全省最大的“茅山有机农业圈”,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江苏句容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扶贫先进人物、全国老区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07年度“十大三农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位感动江苏人物、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等荣誉。2014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目前,赵亚夫同志退休后,仍在身体力行地关注“三农”,帮助农民致富。 - 胡世财
胡世财
胡世财(左一),男,苗族,54岁,中共党员,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胡世财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藏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切情谊。他带头走村串户,深入全区7地市30多个县、区,反复走访农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行程数万公里,研究制定《农发行西藏分行“十三五”时期服务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确定投放各类扶贫贷款3000亿元的总目标。积极向总行汇报西藏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创新信贷模式,制定切合实际的金融服务方案,争取最特惠利率政策,年让利2.47亿元以上。今年支持各类扶贫项目97个,覆盖全藏74个县区,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25亿元,其中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50亿元。扶贫贷款惠及全区59万贫困人口,其中易地搬迁贫困人口26.3万人,为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 高德荣
高德荣
高德荣(前一),男,独龙族,65岁,中共党员,中共怒江州委独龙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高德荣出生在独龙江乡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学教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先后被选举为乡、县、州、省、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乡乡长、副县长、县长。2006年担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主动要求回到独龙江乡,扛起独龙族群众脱贫攻坚的重任,带领独龙族干部群众脱贫奔康。成立草果种植培训基地,手把手教独龙族群众育草果苗、移栽、管理达5000余人。带头种植草果、重楼,全村去年仅草果一项人均增收700多元,成为独龙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5年春节期间,共有近2万游客涌到独龙江这个云南旅游最后的一片秘境。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提议给每个进乡的游客发一顶帽子,印上大大的“文明”两个字,提醒他们要当文明游客,带头在独龙江乡村公路边种了500多棵绿化树。他被评为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被独龙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