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丁建华
丁建华,男,回族,59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旱天岭村是个移民搬迁村,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华毅然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工作,担任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为了给村民蹚出一条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带头养鸡、养羊、养牛、养兔子,最终找到了肉牛养殖这个符合旱天岭村实际的脱贫产业。村民贷款养牛,他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担保;有村民遭遇意外无力还贷,他主动帮村民偿还本息。6年来,他累计为全村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并替贫困乡亲偿还本息200余万元,为此他耗尽家产,还背上了几十万元外债。他自己钻研兽医技术,成为村里的“牛保姆”,免费为村民养殖的肉牛看病。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旱天岭村1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0元。截至2019年底,旱天岭村536户18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马金莲
马金莲(中),女,汉族,35岁,群众,山西省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金莲原是吕梁山区一名贫困家庭妇女,2016年,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护理护工培训,结业后到北京就业,从一名保洁员干起,经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家政公司的业务经理。2017年,她返乡创业,注册成立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2018年,她又创办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1700余人,帮助900余人就业,带动200多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马金莲是农民自主创业并带人脱贫致富的杰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等称号。王万才
王万才,男,汉族,56岁,中共预备党员,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村民。
王万才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在各级扶贫干部的精心帮扶下,丢掉思想包袱、撸起袖子加油干,发展特色种植和加工业,成为当地变化最大、干劲最足、脱贫最快的贫困户。2017年,他脱贫,并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脱贫后不忘乡邻,担任合作社副理事长,负责种植技术服务和推广,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和周边群众增收。王万才坚持写脱贫日记,出版了《唐河千帆过——王万才脱贫日记选》,从一个贫困户角度记录脱贫攻坚的恢宏进程,以质朴的语言表达贫困户心声,被评为“中原传媒好书”。从最初的甘穷安贫,到后来勤思苦干、力拔“贫困之根”,再到现在热心公益,王万才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志智双扶的成功典型。王文成
王文成,男,蒙古族,65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文成所在的太仆寺旗为国家级贫困县,他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甘于奉献,吃苦在前,立足边墙村实际谋发展,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依托产业项目支撑、财政资金支持,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到2019年全村贫困群众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271户69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8%。他敢于啃下硬骨头,聚焦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突出问题,完成土地的重新分配。填废坑建大棚,动员村民迅速完成光伏项目用地征地,推动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了太仆寺旗昌祺红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村民114户340人,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俗体验、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俗游示范村。成立了太仆寺旗首个中药材协会,带动50余户贫困户增收,为妇女、中老年劳动力提供季节性务工的场所,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如今的边墙村景美、人富,百姓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王传喜
王传喜(中),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1999年王传喜上任,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传喜坚持边发展边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1亿元。王昭权
王昭权,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毛相林
毛相林(左一),男,汉族,61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旦正
旦正(左一),男,藏族,41岁,群众,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干部的宣传下,旦正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他坚决不当贫困户,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的想法,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下,他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当小工,同时带领乡亲务工,带动贫困群众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乡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等平台,带领一大批乡亲通过务工实现了脱贫。在他的带领下,恰曲纳村涌现多个争先脱贫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和辛勤劳动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付凡平
付凡平,女,汉族,48岁,群众,陕西省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她被称为“黄土地上最倔强的女人”。18岁时,一场大火使她失去双手、容颜被毁,一夜之间失去3位亲人。后又因患胃癌、丈夫意外受伤,让本就潦倒的生活更加艰难。2015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她搭乘电商扶贫快车,先后创办了“云果飘香”宜川县蒙恩农产品、陕西蒙恩优选电子商务、杨凌蒙恩优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公司年销售额由50万元增至3500万元。她致富不忘众乡亲,资助2名残疾贫困学生,建立蒙恩优选扶贫助残平台,创办蒙恩优选智能供应链,优先吸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并帮助乡亲建网店60多个,带动620余名残疾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乔福军
乔福军,男,汉族,45岁,群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农民扶贫车间主任。
乔福军夫妻均为残疾人,但身残志坚,为了摆脱贫困,在乡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开始学习车座垫编织,2018年,实现收入4000元。因为技术娴熟,他在6个车间当起了老师,为169名员工讲解编织技巧,后来被聘为扶贫车间主任,带领25名乡亲共同创业,其中贫困人口9人、残疾人4人、低收入3人。2019年底,乔福军车间管理和编织年收入达到16000元,在车间就业的其他贫困户每人年收入也都达到了6000元。2020年3月份开始,他在快手平台开设“乔哥的幸福生活”账号,直播带货,两个月在快手平台上已经销售出手工编织汽车座垫40多套、小椅垫100多个,每月销售额达2万元,车间贫困人员每月又增收200元。次仁琼宗
次仁琼宗,女,藏族,51岁,群众,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拉西镇玉宗根村村民。
次仁琼宗是玉宗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丈夫早逝,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孩子,身为单亲母亲,她始终认为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改变家庭贫困面貌,才能铸就子女美好的未来。20多年来,她靠编织手工艺品、在宾馆做清洁工作以及打零工挣钱养家,不仅抚养三个子女长大,还如愿将他们三人先后送入了大学校园。次仁琼宗还担任了村里的联户长,带领村里的妇女办起了麻花、面饼等藏家特色小吃加工合作社,与大家一起脱贫致富,成为村里的致富能人。李忠国
李忠国,男,汉族,55岁,群众,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村民。
2015年,李忠国一家因家庭负担较重,无经济收入来源,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扶下,2016年2月,他重拾制伞技艺,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创办了浏阳市达兴工艺品厂,将手艺传授给51户贫困户,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他将长沙市级“非遗”工艺与现代手绘创意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化繁为简,以便贫困群众掌握工艺。他通过开设网店,创办体验馆和学生手工实践场所,拓宽销售渠道和产品类型。2019年,工厂销售额达500余万元,参与的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杨宁
杨宁(右),女,苗族,35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
2010年,杨宁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乡江门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为村里的老人、残疾人、瘫痪病人、留守儿童等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真情拥护,2017年,她被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她全心全意为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328户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并创办了“苗阿嫂”品牌,通过品牌销售农产品,使户均收入增加3200多元。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3年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低到0.05%,实现整村脱贫。汪云贵
汪云贵,女,瑶族,28岁,群众,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村民。
汪云贵是一个“90后”瑶家妹子、大学毕业生,她家曾是贫困发生率高达51.98%的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机场工作,收入可观。但怀揣着对故土的思念,她放弃大城市工作,回到瑶山深处创业,成立广西金秀六段瑶寨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创立“六段瑶寨”“瑶菌主”等品牌,带领乡亲们将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她带动乡亲们发展民族风情旅游,2019年全村共吸引3万多人次游客观光,带动六段村六段屯81户300多名(其中贫困户50户)村民就业增收,4年来共带动六段村151户578人脱贫,全村于2018年脱贫。张顺东、李国秀(女)夫妇
张顺东、李国秀(女)夫妇,汉族,46/49岁,群众,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
张顺东6岁时被电击伤,由于家里贫穷没钱医治,右手、双脚相继截肢。李国秀天生缺双手,家庭贫困。虽然生活艰难,但两人从没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骑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运输力所能及的材料,减少家庭支出,他们共同营造出完整、幸福的家庭。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他们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与当地村民同步奔小康。张雅萍
张雅萍,女,藏族,32岁,中共党员,甘肃省卓尼县丰裕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6年6月,张雅萍建立了卓尼县丰裕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她的经营带动下,合作社的贫困群众逐渐实现稳定增收脱贫,摸索出了一条养殖产业化致富的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劳务入股、收购、托管寄养等方式,让贫困户85户255人、非贫困户110户330人及残疾贫困户15人、五保户2人累计分红达20万余元。2017年合作社带动村里贫困户32户、2018年带动53户、2019年带动96户实现稳定增收,扩大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合作社发展至今,从最初的80余头牛,到现在存栏150余头,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盈利额达40多万元。她给自己定的下一个目标是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实现兴产业、活经济、富百姓,从而完成对入社贫困户的长期带动,有效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增收。陆奕和
陆奕和,男,汉族,50岁,群众,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民。
2016年,陆奕和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先后参加养鸡和种植麻竹笋、蔬菜、水果等培训班,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参加电工技术培训班,获得电工资格。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承包竹山60亩、蔬菜基地3亩,种植农作物年纯收入约5万元。被村里聘为旅游路线管理员,年收入13500元。在村里笋厂做散工,年收入15000元。2019年家庭收入超过15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子女或参加工作或顺利考上了大学,陆奕和一家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陈建清
陈建清(中),女,汉族,54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海田乡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
陈建清儿子患有先天性癫痫,自己又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以瘦弱之躯扛起家庭和工作两副重担。她迎难而上,群众需要什么她就干什么,身份在教师、医生、干部等角色之间不停转换。她敢想敢试,引业主、建园区、兴产业,培育百亩清水鱼、千亩有机稻、万头猪牛羊的“百千万”富民工程,带领全村群众脱贫奔小康。她严于律己,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信守廉洁承诺,当村民投票将她的婆婆纳入低保范围、享受产业扶贫资金时,她婉言谢绝,受到群众赞扬和拥护。郑月娥
郑月娥(左),女,汉族,41岁,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
下岐村是纯渔业村,过去渔民以海为家,上岸定居成了几代人的梦想。郑月娥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争取各级补助资金670万元建设船民安居工程,解决最后一批120户642人上岸定居问题,实现全面“搬上来”。创新管理机制,推行“党员代办制”,网格化搭建服务平台;依托渔民夜校,开展送生产知识、技术活动,解决渔民上岸定居生活困难,实现“住下来”。实行党员“多对一”结对帮扶,采取介绍务工、申请发展资金等方式扶贫,9户贫困户于2017年全部脱贫。立足滩涂资源,升级改造450亩养殖塘,使村集体收入达到63万元。引导村民发展水产养殖,带动60户村民发展商贸、零售等第三产业,2019年人均年纯收入22814元,助力“富起来”。拜力米江·艾萨胡加
拜力米江·艾萨胡加,男,塔吉克族,41岁,群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塔合曼乡萨热拉村村民。
拜力米江·艾萨胡加勤学技能拔“穷根”。他刻苦学习木工技能、装修木刻雕花技术等,制作的木刻、屋顶雕花受到群众喜爱,年收入10余万元,摘掉贫困户“帽子”,成为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助推“三新”济贫困。他发挥技术特长,引导贫困村民学习技术,带动5个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用“缺氧不缺精神”的雄鹰意志,教育、引导身边人主动脱贫致富。 富而思源感党恩。积极帮扶困难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不计报酬完成63户贫困户“三新三改”和9户无劳动能力家庭家具制作,受到群众好评。主动参与抗震、防疫,捐款捐物2.3万元,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黄小勇
黄小勇,男,汉族,38岁,群众,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黄小勇放弃在深圳百万元的年收入,回到家乡石城县珠坑乡重新创业,成立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他注重带贫益贫,将产业园区打造成扶贫基地,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参股、就业帮扶、技术帮带、“三统一带”等模式,累计为110余户贫困户创收150余万元。他致力于创业分享,将园区打造成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实训基地,已承接10多批次1165人县内外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观摩,培养出1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辐射就业农户47名,其中贫困户19名,户均增收近5000元。他善于开拓创新,提出“产业联盟”理念,汇聚多方力量,将创业培育基地打造成“致富高地”。联盟成立以来,实现创造经济效益1800余万元,产业帮带200余人,就业帮带90余人,其中贫困户120余人,群众致富动能大幅度提升。黄文博
黄文博(左三),男,汉族,36岁,民建会员,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百兴丰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随州市博裕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5年以来,黄文博依托“猪小黑”养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实施“一优二降三包”产业扶贫模式(“一优”即为贫困户提供优质黑猪苗,“二降”即购买保险降低养殖风险、提供饲料配方降低养殖成本,“三包”即包技术、包回购、包价格),5年来累计向贫困户发放黑猪苗22085头,带动随州市8473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目前该产业已成为随州市最稳固的扶贫产业之一,遍布随州市各县(市、区),其中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他本人及其团队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等32项荣誉。崔兴文
崔兴文,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崔兴文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左下肢的终身残疾。他28年如一日,致力于战胜贫困,探索稻虾共养,全力开创区域产业扶贫新模式,从自家“一亩三分地”到走上讲台成为“土博士”,他手把手教技术、点对点解难题、心比心提志气,2014年以来,带动全县10000余名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他不惑之年申请入党,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破解“销售难、就业难”困局。他用实践展现江淮地区脱贫人的不屈与互助品格,用“一颗红心”加入“践行诺言”的队伍并用行动回报党恩。崔雪琴
崔雪琴,女,汉族,59岁,中共党员,河北省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雪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品”的模式,利用“原村”土布品牌优势,围绕授人以渔的脱贫思路,带领困难群众致富奔小康。成立河北省首家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村贫困妇女共同致富。向留守妇女、贫困家庭妇女无偿传授土布纺织技术,让她们到企业工作,年收入1.8万元左右。与建档立卡贫困户341人签订脱贫协议,点对点帮扶。投资8000多万元建立文化扶贫产业园,以非遗文化带动农民增收。2019年产业园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各类人员1.5万余人次,帮助山区贫困农民累计销售农产品200余万元,促进了当地贫困户增收。裴春亮
裴春亮,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裴春亮,早年家境贫寒,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凭着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率先脱贫。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以“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村富了还不算富,把周边村都带富才算真正富”的情怀,捐资3000万元建裴寨新村,带领群众打水井、建水库、发展高效农业、创办股份制企业,把一个595口人的省级贫困村建成“全国文明村”;整合11个村创建裴寨社区,扩建商业街、建设服装产业园,带动11800人稳定脱贫;以“1+N”扶贫模式,创新电商扶贫、实施旅游扶贫,以多种产业为支撑,带动太行山区5万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他用“最美奋斗者”的初心坚守、使命担当,唱响了“乡亲不富誓不休”的奋进之歌。
2019年
王贞六
王贞六(右一),男,汉族,69岁,群众。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村村民。
王贞六的儿子有脑膜炎后遗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妻子常年体弱多病。201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王贞六参加了中蜂养殖培训班,养殖中蜂69箱,当年实现销售蜂蜜收入6000余元。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17年,发展中蜂205箱,养蜂收入达20万余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脱贫致富后的王贞六成立了合作社,培养了4名养蜂技术人员,发展社员20名,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和技术指导下,12户贫困户从事中蜂养殖,每户每年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他向全村因病、因残等致贫的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中蜂35箱,还栽种10亩果树,探索实践“花—果—蜂蜜—中蜂培育”现代农业新模式。尼吉拉姆
尼吉拉姆,女,藏族,35岁,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嘎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村民。
1997年,因一场交通事故尼吉拉姆落下终生残疾,但她没有因此放弃上学。在初中、高中期间,尼吉拉姆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称号。2012年,她四处筹借2000多元,开了一家商店,自食其力。起初生意不太好,但尼吉拉姆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耐心经营,坚持每周两次给驻地的边防连、边防前哨送货上门,在方便了边防战士的同时,生意也逐渐好起来,现在每年收入有1万多元。2016年,她主动申请脱贫。逐步致富的她,拿出自己商店的一部分利润,每年给村里的3名孤寡老人和2户贫困户发放生活物品。华格加
华格加,男,藏族,48岁,中共党员。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党支部书记。
拉乙亥麻村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贫困村。华格加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多举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借助在江苏挂职的契机,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对口企业对接,组织农牧民子弟赴江苏省等发达地区学技能,组建劳务输出队到江苏省如皋市务工,帮助村里50余人成功转移就业,人均月工资达4000—6000元。他帮助自主创业经营户担保贷款430万元,全村各类创业经营户52户,年收入达520万余元。他帮助27名辍学少年全部复学。他组织贫困户参加“扶志班”教育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现象等,村里成为村风文明、民风淳朴的先进村。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11762元,59户贫困户18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刘斌
刘斌(左一),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马家镇桥上村村民。
刘斌的父亲身患“布鲁菌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聋哑,是一级残疾。2003年,23岁的刘斌在打工时又不幸被棉花打包机轧断了双臂。接连的不幸并没有把刘斌打倒,2015年,他学会操作笔记本电脑和用嘴使用智能手机开网店,当年收入超过2万元,顺利实现脱贫。2017年,他发起成立淳化博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6户村民(其中3户为贫困户)入股,每年户均分红1000余元。他还先后参加了省、市、县举办的扶贫宣传活动,成为远近闻名的“励志典范”和“脱贫之星”。目前,刘斌经营的合作社10栋羊舍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养殖规模可达2000只左右,将带动100余户贫困户脱贫。刘入源
刘入源,男,汉族,35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入源16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掌,曾一度痛不欲生。2009年,他用家里仅有的3.5万元积蓄买了30只母羊和1只公羊,因经验不足,赔了个精光。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四处学技术,又借了几万元购买了31只羊。他反复钻研,大大地提高了幼羊成活率。不到两年,羊群发展到近1000只。他成立的广西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是广西最早集山羊科研、科普、繁育于一体的农牧公司之一,年产值过千万元。他参与探索出“自主经营”“托管代养”“入股分红”三大产业扶贫模式,带领37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羊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带动了全县29个贫困村脱贫。刘加芹
刘加芹,女,汉族,44岁,群众。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凯凯服饰有限公司经理。
1999年,刘加芹结婚时,公公婆婆常年瘫痪在床,盖新房还欠下2万多元的债。2000年,儿子的出生诱发了她的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常年装着心脏起搏器,因手术后遗症还造成了一条腿残疾。但她身残志坚,2006年买来8台旧电动缝纫机、1台熨斗、1台锁边机,联合5个农村妇女成立了服装加工点,日加工服装500余件,年利润达20多万元。为鼓励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贫困妇女工作,她每件衣服多给加工费。目前,她的加工厂里共有职工50多名,已累计帮助20多名残疾人、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2018年她申请专项扶贫贷款1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吸纳职工30余人,新带动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买赛地·吐送
买赛地·吐送(左一),男,维吾尔族,55岁,群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5团拉伊苏村村民。
买赛地·吐送当过木匠、种过地、养过牛,日子过得一直不宽裕。他的女儿在十几岁的时候,患上骨质疏松症,不能正常行走。但他不甘于贫困,主动申请扶贫专项资金,对房子、院子、羊圈等进行改造,发展庭院经济。村里为他提供生态护林员公益岗,每月增收1500元。村委会和“访惠聚”工作队为他送去200只“扶贫鸡”,使他成为养鸡能手。他主动提出将225团孤寡老人安置到自己家中照料,办起村里第一家农民养老院,目前该养老院每天都有40余名老人前来吃饭休息。2019年,买赛地·吐送申请贴息贷款,购买了15只羊、2头牛、2000只鸡苗,预计年收入达6万元左右。纪道明
纪道明,男,汉族,55岁,群众。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村民。
2003年,纪道明的妻子因车祸长期瘫痪在床,治病吃药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20多万元的外债。2015年,他养了5头牛,实现纯利润15000元。2016年,他养了8头牛,申报了产业扶贫补助5000元,实现纯利润24000元。2017年,梅山村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纪道明作为发起人,被选为执行监事。他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租地3亩,新建黄牛和皖西大白鹅散养基地,散养黄牛30头、白鹅200只、麻鸭200只,增收5万元。他推动合作社与26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户均增收1500元;吸纳30户困难群众入股白鹅养殖,每户年增收1000元。2018年,纪道明为贫困户代养白鹅500只,散养黄牛30头,年净增收7万多元。李华明
李华明(前),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
李华明的家乡岩头村,因地处大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从邻村垮石岩村岔路到岩头村的最后1公里一直被大岩石挡住,通不了路。作为村小组组长的李华明组织动员每户集资出劳动力修路,但因工程艰难,最后不得不停下来。2007年,李华明再次动员大家修路,买了风钻机等工具,下决心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不能用炸药炸,他们就打好炮眼,把膨胀剂放到里面,慢慢把石头撑裂。历经12年,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路。如今,村里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村放养了近4000只乌骨鸡,开办了“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贫困户全部脱贫。李林森
李林森(右二),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天德乡三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舒兰市三稻粱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3年,李林森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群众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他凭借多年养猪经验,以农户带贫困户的模式成立六合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出资入股350万元。2016年,公司给农户及村集体分红156.54万元,其中22户农户、27户贫困户分红138.54万元,村集体经济股金分红18万元。采用“村集体+农户+贫困户”模式,成立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分红148万元。成立吉林市凯骐食品有限公司,以食品加工带动种养殖业发展,并把公司设立为天德乡扶贫基地,帮助90户贫困户脱贫。如今的三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李耀梅
李耀梅,女,回族,55岁,群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村民。
大河乡龙源村是宁夏“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村。2014年,李耀梅搬迁至红寺堡区龙源村时,因胃部肿瘤复发和严重车祸欠下30万元债务。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面对生活。在政府帮助下,她贷款5万元,购买机器,租用房屋,流转60亩土地种植高粱,又雇了5个贫困村民一起扎扫帚,却因宣传没跟上、市场知晓度低,造成扫帚积压。村两委及驻村干部通过联系学校、环卫等单位,帮助她销售了近6万元的扫帚。她知恩感恩,决心把事业做大,注册了“龙源村·扫帚厂”快手号,利用互联网平台把扫帚卖到甘肃、山东等地。2019年4月,李耀梅还清了欠款和贷款,成功脱了贫,并与宁夏康洁为民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签下了2万余把扫帚订单,每年可带动20户以上的贫困户就业。杨淑亭
杨淑亭,女,苗族,28岁,共青团员。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淑亭所在的村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城步县白毛坪乡下坪水村。2011年,杨淑亭刚刚20岁,参加工作才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她胸部以下高位瘫痪,使得原本贫困的家欠下27万元外债。面对人生的不幸,她自强不息、乐观向上。2014年,她开了一家工艺品淘宝店,靠坐着轮椅去接送货,终于赚到“第一桶金”,还清了所有债务。她先后创建了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七七科技公司和扶贫车间,共带动全县700多户增收,贫困户220多户脱贫,残疾人59人就业脱贫,贫困村民人均月收入达2000至4000元。她热心公益,2017年为遭遇洪水灾害灾区送去近2万元救灾物资。在近两年的扶贫日,她累计捐出4万元和一批学生书包。目前,她还资助4名贫困学生上学,累计捐款达20多万元。张全收
张全收,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2008年,外出创业成功的张全收面对乡亲们的期盼,毅然扛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抓党建、促脱贫,强阵地、固堡垒,打好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保障、劳务输出精准扶贫“四张牌”。完成建村室、建学校、建敬老院、建文化大院、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安装路灯和健身器材等多项民生工程。他带领群众创办合作社,建起10座扶贫蔬菜温棚、100多亩花木苗圃扶贫基地和光伏发电站,帮助全村62户、183人顺利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16993元,拐子杨村也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他探索“包吃、包住、包技能培训、包年薪包月薪”的农民工培训务工新模式,让诸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扶贫书记”。陈望慧
陈望慧(前),女,藏族,45岁,中共党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党支部书记,夹金山清多香野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陈望慧所在的冒水村是小金县的一个贫困村。2010年,陈望慧被推选为村主任,带头创办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夹金山清多香野生资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按照合同统一收购农户玫瑰花,带动群众发展玫瑰种植产业。2010年以来,她带动全县12个乡镇38个村3129户村民种植玫瑰面积达12560亩,2017年建成玫瑰精深加工厂,实现年产值4410万元,产品远销国外。她先后带动近2000户8000余人、1058户贫困户、276户残疾人实现脱贫增收,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0余元,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之路,种出了致富路上的“玫瑰花”。罗应和
罗应和(左二),男,苗族,41岁,中共党员。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
2016年,退伍军人罗应和当选为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他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加强班子建设,提出“五个好”工作目标,制定“十问工作法”清单,着力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问题。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他创建“移民夜校”,设立移民劳务服务公司,成功推荐1856人在经开区企业务工,123人加入劳务公司做保洁、保安工作,128人走上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200多人在社区扶贫车间从事服装生产,社区所有劳动力累计2815余人全部就业,使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了搬迁以后“稳得住、能致富”。他针对移民社区治理难点,积极开展移民社区治理和服务探索,建设移民子女“四点半课堂”、“工会维权”咨询服务窗口、“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岳桂玲
岳桂玲(左二),女,汉族,46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鑫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0年,岳桂玲带领贫困户开办鑫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大豆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构建“线下加工、线上销售”产品销售平台。仅2018年,合作社带领50户贫困户种植绿色大豆589亩,比种植普通大豆人均增收2226元。她带领群众建立了100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帮助农户采购农用物资1000多吨,实现交易额200多万元,为农民节省资金15万元,年销售大豆1000吨、特产干菜等近50吨。岳桂玲致富不忘乡邻,带领当地12家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联合社,覆盖全旗11个乡镇。几年来,她先后培训、扶持致富带头人385名,帮助贫困妇女52人,培养巾帼科技特派员20多名,带动全旗9个乡19个村的131户贫困户280人、500名妇女增收致富。郑岗
郑岗(左一),男,汉族,38岁,群众。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林村村民。
郑岗从小患石骨症,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父母年事已高且均患慢性病,家境贫寒。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不等不靠,选择艰苦创业。2017年,他借2万多元开办椰壳佛珠加工厂,订单很多,当年就还清了债务,实现脱贫。2018年,他与人合伙成立文昌椰城灵珠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品类型扩展到多个方面,通过网络直播宣传,月销售额达20多万元。他还创立文昌东郊鼎椰农民合作社,从事椰青加工。在扶贫干部的教育引导下,脱贫致富的郑岗,没有忘记那些贫困乡邻,他的加工厂吸纳近20名附近的村民及贫困户就业,有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还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到公司获得分红。因脱贫事迹突出,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专门邀请郑岗为全省贫困户介绍致富经验。郑岗还受邀在“感恩奋进·志智双扶”论坛上,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郝大宝
郝大宝,男,汉族,33岁,中共党员。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党总支书记。
三铺村是“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年,郝大宝担任三铺村党总支书记。为摆脱贫困,他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寻找致富门路,自筹资金16万元建造花卉大棚,并示范带动村民建造温室大棚发展花卉产业。目前,全村已新建温室大棚500多座,协调惠农贷款600多万元,已经建好大棚的农户每棚户均增收5—7万元,帮助4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开发“花直达”网上销售APP软件,利用扶贫项目资金220万元新建了占地3190平方米的三铺村电商物流中心用于运送农产品。组织花卉管理技能培训300多人,已有50余人通过培训上岗实现年人均增收约2万元。建立村干部坐班和走访制度,累计为村民办实事、排忧解难64件次。在他的带动下,三铺村2018年村集体收入增加52万元。胡中山
胡中山,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
1996年,时任井泉乡夹山岭村党支部书记的胡中山带领全村群众搬迁到黄花滩。搬迁后,他担任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采取“党建引领、龙头带动、产销对接、组团发展”方式,引进推广新品种20个、新技术12项,带领群众发展暖棚养殖、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黄花滩村家家建有蔬菜大棚,养羊农户每年每户出栏超过800只,短时间内由贫困村变为全县富裕村。2013年9月,成立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合作社,胡中山任合作社党委书记。他带领当地群众先后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技术服务薄弱、产品销售滞后等难题,建成养殖暖棚7300座,发展特色林果3400亩。推行“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扶贫模式,吸收82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以棚入股、合作社经营分红等方式带动1410户贫困户脱贫,年户均分红达到3000元。段春亭
段春亭,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
2016年4月,段春亭牵头成立了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三级联动、五户联助的管理模式,确定把发展高端民宿项目作为实现脱贫的支柱产业,完善收益分配方式,同时引入专业公司运营,探索了“双带四起来”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产业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先后吸纳49户贫困户80人加入,截至2018年底,共建成15套高端民宿,村民年人均分红700元,贫困人口人均分红1500元。2012年以来,他带领南峪村以旅游扶贫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修通村内道路,建成公园健身广场,安装污水处理设备,铺设污水管道和饮水管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目前,该村1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86人已全部脱贫。郭志强
郭志强,男,汉族,65岁,中共党员。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石坡乡南平头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郭志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4年来,坚持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己任,以党建为抓手,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村“两委”干部队伍。他带领村民把全村道路打通硬化。筹资300万元,建设移民安置小区,使59户贫困户全部搬进新房。推动新建文化大院、民俗大院,建设文化墙,开展“五好家庭”“星级家庭”评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他筹资1400多万元,成立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创办潞州“飞蕾”手工绣品公司,建成连翘茶加工厂、100千瓦光伏发电站。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开办36家农家乐,建成杜则沟康养园,并使大峡谷“飞机游”直升飞机停机坪也建在该村。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实现整村脱贫。塔依尔·卡吾里
塔依尔·卡吾里(左一),男,塔吉克族,49岁,群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库祖村村民。
塔依尔·卡吾里是塔尔乡库祖村致富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众乡亲,2014年带领12名贫困群众外出务工3个月,人均收入达到1.6万元。2015年带领15名贫困群众务工2个月,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2016年,他用自己的装载车为15户贫困户平整耕地,为村小学免费拉砂石料,帮助库祖村建起属于自己的学校。2017年,塔尔乡山区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泥石流堵塞河道,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不顾危险,驾驶装载车,参与清理、疏通河道。他鼓励30名村民参加装载机操作培训,并提供生活费用,帮助村民拥有一技之长。2018年,他帮助阿克陶县“访汇聚”办公室运送彩钢房建设材料。多年来,他还多次为村里平整道路,方便村民把林果产品卖出去,铺就了脱贫致富之路。程桔
程桔,女,汉族,29岁,中共党员。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党支部书记。
2014年,程桔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乡担任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村集体+贫困户”“发展大户+贫困户”“贫困户+贫困户”三种脱贫模式,她带领大市村走上了一条“支部带头人+阵地建设+产业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治理”的“1+4”致富路。她带领全村村民改造了1700米主干道,加固河堤、拓宽河堤道路1200米,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方便接纳游客观光的停车场,建成60千瓦光伏发电站、150亩绿色茶园基地,引进占地300亩的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年产值达到150多万元。2018年,村里建成了扶贫车间,帮助20多个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3万元。大市村已经在全县率先脱贫出列。廖竹生
廖竹生,男,汉族,22岁,群众。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励志园电子商务团队创办人,宁都县航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廖竹生双手先天性残疾,拿不起重物,家境贫困。2015年,他参加宁都县免费电商培训班后,在政府的帮扶下开了一家布鞋分销网店,并获得人生“第一桶金”。2016年,他借助15万元贴息贷款,找到4个合伙人组建励志园,开始组团创业,种植脐橙。采取“电商团队+种养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了周边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难题,带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现在,廖竹生创业团队成员从组建之初的5人发展到16人,成立了2家电子商务公司,联合120亩脐橙和柚子园、50亩茶园、500亩生态种养基地成立产业联盟,年营业额100多万元,利润30多万元。他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魏春柏
魏春柏,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老爷庙镇平房子村党支部书记,辽宁易道营销传播控股集团董事长。
2016年魏春柏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探索出“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治本脱贫”的新路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成立喀左合致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菊芋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吸收社员121户,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95人入股,实现2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社员每亩年纯收入1000元以上。他推动与喀左县供销社共同组建展邦联合社,成立辽宁合致农商发展有限公司,吸纳全村57户贫困户147人,以入股分红方式保证稳定收益。目前,平房子村75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投入运营,万亩酸枣林项目已试种成功,建成后将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区,惠及400余村民。2018年底,平房子村彻底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2018年
王光国
王光国(前),男,土家族,48岁,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光国同志带领党员群众绝壁凿路,寒暑无歇,以干求助,打通出山路,将天堑变通途,搬走了挡在村民面前的“封闭之山”,被誉为当代的“愚公支书”。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兴企建村,改变了店子坪村村民“吃着洋芋果、烤着疙瘩火”的贫困生活,把贫困村带上了致富路。2016年,店子坪村人均收入达到7500元,成功扔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王周齐
王周齐(左二),男,汉族,64岁,中共党员,现任福建省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党支部书记。柏洋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十佳魅力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等称号。
王周齐同志自1997年担任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组织带领群众深入实施搬迁、产业、就业等扶贫措施,妥善安置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他注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使一个上世纪90年代,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负债43万元的贫困村,变为小康明星村。2017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0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0元。王喜玲
王喜玲(左二),女,汉族,49岁,中共党员,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8年1月入选“陕西好人榜”。
2011年,王喜玲同志被确诊为癌症,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外债11万元;2013年,其丈夫又因车祸身亡。在不幸面前,她没有退缩消沉,她强忍病痛的折磨和中年丧夫的悲痛,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成立合作社,当“经纪人”,三年来累计收入达158万元,成为扶风县2016年主动“退贫”的第一人。她不仅率先脱贫成为致富标兵,还运用新技术,对接大市场,主动帮助43户群众种植苗木,使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她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云登加措
云登加措(右一),男,藏族,41岁,中共党员,现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松茸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云登加措同志作为一名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土生土长的农牧民,他始终相信脱贫致富要依靠勤劳的双手,一心“等靠要”是无法改变贫困现状的。云登加措始终铭记党的恩情,在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他积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着力打造西藏高原特色优质产品和品牌,将合作社做大做强。在云登加措的带领下,合作社对口扶持贫困户32户,户均扶持资金4000元;带动当地农牧民3400余人采集野生菌,实现户均增收3100余元;出资28万元为朱拉乡崩嘎村虫草采集地区修建3座桥梁。9年来,他主动为朱拉乡、巴河镇等地贫困群众累计捐款捐物97万余元。白天树
白天树,男,土家族,57岁,现任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川河盖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天树同志是武陵山区有名的养蜂大户。 2010年,白天树成立秀山县众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建成现代化加工厂及包装厂房1000余平方米,发展中华蜜蜂5000余群,年产值近1000万元。2015年,他争取到“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农民创业接力棒’项目”基金100万元,为20户贫困户发放养蜂器具1000套、蜂种1000群。2017年,合作社社员养蜂收入均达4.3万元。合作社以“赊销供种、保底回收”的发展模式,在“资金、技术、回收”等关键环节“兜底”,吸引23人返乡创业,带动166户贫困户从事蜜蜂养殖,户均增收1.7万元。刘金锁
刘金锁,男,蒙古族,54岁,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代力吉镇东五井子嘎查党支部书记。
2009年,刘金锁同志为寻找解决嘎查农民致富问题,经过考察调研,成立了小尾寒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了小尾寒羊养殖的行列中来,实现共同富裕。专业合作社把引进的品种羊通过赊养、租借两种方式投放给农牧户尤其是贫困户,带动周边村屯500多户农民发展小尾寒羊养殖业。现在小尾寒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针对该嘎查仅剩的25户建档立卡未脱贫户,他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他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养牛产业,鼓励全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每年有固定分红。该嘎查仅剩的建档立卡未脱贫的59人,也将在2018年全部脱贫,实现“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目标。刘洪霞
刘洪霞,女,汉族,35岁,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乡石虎沟村农民。
刘洪霞同志为四级肢体残疾,家有3口人,其丈夫郑广才三级肢体残疾,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女儿郑淳涵在萝北县第一小学就读,家里人均耕地不足3亩,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积极乐观,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她坚信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战胜困难,让生活焕发新的活力。她一边照顾卧床的丈夫、上小学的女儿,一边依靠坚韧的毅力养殖黄牛和种植五味子。现共有五味子7亩、黄牛14头,预计五味子年增收5万元、黄牛年增收6万元。一头头壮实的黄牛,一串串红色的五味子,承载着满满的希望和美好的梦想。刘洪霞一家身残志坚,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刘海涛
刘海涛(左一),男,汉族,43岁,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
刘海涛同志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五年的时间,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河北村创业扶贫食用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大棚70栋,年产干木耳120吨、干灵芝10吨、灵芝孢子粉5吨,总产值1760万元,净利润35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602元,人均增收5543.6元,贫困户人均总收入达到11287元。他将“输血”扶贫资金谋划成“造血”产业项目,明确了“以产促游、以游兴村、以村富民”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依托河北村自然风光,结合民俗特点,建立“一个平台、两个基地、三个农场”,逐步将河北村打造成民俗旅游度假村。齐永新
齐永新(左一),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党支部书记。
齐永新同志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带领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有效实现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他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加强李士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自来水入户357 户,改造危房361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全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户户住安全房、户户用清洁能源,群众生产生活方便舒适,李士村如今成了隆德县“美丽村庄”的典范。他争取到自治区财政厅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项目资金200万元,整合县扶贫、农牧等部门资金10万元,对现有闲置学校6幢校舍进行改造,建成李士村昌信农家超市、凤河醋厂、意兴油坊、小杂粮磨坊,并组建农机服务队,多渠道、多元化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3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7万元。李士强
李士强(左二),男,汉族,62岁,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党支部书记。
李士强同志2011年毅然放弃民企董事长职务,回李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6年多来,他心系群众,以“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基础建设、扶贫扶志、惠及民生”为抓手,带领党员群众用滚石上山的精神和干劲脱贫致富。先后筹措资金1.02亿元,陆续完成打井、修桥、铺路、开通天然气、建养老院和学校等多项民生工程。建立4个集体经济企业、7个专业合作社。每年办好“十件实事”,让今天的李寨村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基础设施全完善、全村耕地全流转、种植结构全优化、扶贫兜底就业收入全保障,达到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近四倍,2017年底达 11435元,先后带动120户432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吴伍兵
吴伍兵(左二),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现任安徽龙成农林发展集团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吴伍兵同志怀着带动家乡百姓脱贫致富的初心,2013年回到贫困县宿松发展油茶产业。通过实施“7+3”带动模式,支付农户荒山租金、务工薪金、管理酬金、分成奖金、订单订金、农副产品售金、贫困子女助学金6690余万元;帮助338户贫困户成功就业创业,每户奖励1000元;吸纳309户贫困户贷款参股,公司还本付息,支付红利110多万元;热心公益,捐款捐物累计381万元;吸纳20个村办企业参股,参股红利80%落实到贫困户。6年来,流转荒山6.9万亩,栽培油茶454万株;新建年产3000吨“水法”油茶籽油生产线;创建30平方公里油茶旅游核心区;建设500亩实验园、3000亩丰产示范区、1100平方米科技研发中心。合计15000多农户、12500多贫困户因油茶产业受益,5921户稳定脱贫。余留芬
余留芬(左一),女,苗族,50岁,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余留芬同志自2001年当上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先后建起了煤矸石砖厂、岩博山庄、岩博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火腿加工厂和岩博酒业公司,实现经济“井喷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合一,能人带动、人才强村,股权合作、共同富裕”的路子。目前,村集体资产达7600余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61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8600元。所联三个村1012户村民以“三变”模式成为股东,拥有入股分红、创业收益和务工工资三份收入,2017年村集体经济分红900万元,户均近万元。三个村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40户1088人全部脱贫。闵洪艳
闵洪艳,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闵洪艳同志26年如一日,以一颗赤子之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茶叶产业、兴办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使堰河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闵洪艳以生态产业为突破口,发展茶园1200亩,杜仲800亩,经济林3000多亩,把贫穷山村变成了金山银山,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依托青山绿水发展乡村旅游业,使百姓脱贫致富路子越来越宽广。村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8000余万元,全村农户通过旅游业经营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旅游业经营户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旅游合作社已带动100多名贫困户就业,18户易地搬迁户搬稳、搬富、搬美,依托民俗园项目拎包入住,无偿配股分红,收入稳定。张育贤
张育贤,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协生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育贤同志辞掉外企高管,舍弃高额年薪,回乡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方联动”养殖模式,带动16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被群众称为“巴山猪王”。他坚持“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培训贫困户技术、优先收购贫困户饲粮”“三个优先”原则,让2000余户贫困户精准受益。利用“互联网+”,在融E购开展青峪猪义卖,捐资救助贫困重病残疾儿童50多名100余万元。单列贫困家庭子女招聘计划,公司员工中有87名来自贫困家庭,占比达40%。陈春芳
陈春芳,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现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春芳同志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了小有成就的煤炭生意,回到贫穷闭塞的车谷砣村,全票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陈春芳的带领下,车谷砣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2年不足800元达到2017年底的6300元。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并瞒着家人把在县城的房产抵押贷款,将长9.8公里的山区路修通,在海拔1500多米的两山之间建成了一座可容15000立方水的“高峡平湖”。在抓党建促脱贫方面,他牵头联合周围3个贫困村成立了沟域旅游开发和产业脱贫联合党总支,启动了总投资21.5亿元的中国•车谷砣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帕夏古丽•克热木
帕夏古丽•克热木,女,柯尔克孜族,36岁,中共党员,广东省东莞市绿洲鞋业有限公司技术工人。
帕夏古丽•克热木同志出生于新疆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合奇村,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6年6月,她参加乌恰县组织的劳务输出,前往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电子元器件厂务工,当年实现劳务收入1.5万元,摆脱了家庭贫困现状。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工厂,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改变贫困状况。2015年以来,她先后组织521名克州籍人员前往广东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210人,累计帮助贫困群众创收63万余元,帮助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13年来,她作为劳务输出致富带头人,先后4次受到乌恰县人民政府表彰, 2016年被评为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个人。孟征
孟征,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邹城市宏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总经理,先后荣获“全省十佳自强模范”“山东省残疾人电商创业十大标兵”等荣誉称号。
2001年,孟征同志因意外车祸高位截瘫,四处求医背负十几万债务,妻子也弃他而去。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他没有低头,回到东山头村创业,经历多次挫折后,2007年与当地养殖户合作,尝试网上销售牛羊。创业之初,他每天趴在床上用双肘支撑上网,双肘由最初的痛肿化脓,到现在结成一层厚厚老茧。凭着惊人毅力,他当年销售了1200只羊和690头牛,获纯利1.2万元,次年网上销售牛羊5万多头。2010年,孟征创建了大型牛羊驴养殖调拨基地,带动2000多农户发展养殖,数千人做起牛羊生意。他积极传帮带,先后招收10多名残疾人,组建邹城残疾人电商团队,帮助他们依靠电商脱贫致富。他创造了“公司+农户”的农村畜牧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全镇电商牛羊年销售额12亿元,带动1000余人实现脱贫。莫文珍
莫文珍,男,壮族,67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农民。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莫文珍同志曾任田阳县尚兴村党支部书记,现任县人大代表、县“农民讲习所”义务教员。31年前,他带领全村群众开始易地扶贫搬迁,用8年时间将全村14个自然屯、220户1300多人从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山深处搬迁出来,先后在几十座荒坡上种植芒果,发展副业、输出劳务,终于“搬了出来、稳了下来、富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新村。他带领村民探索芒果种植和良种培育技术,2017年仅芒果产业实现收入近千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20元。如今,67岁的莫文珍依然奔跑在扶贫一线,通过他的努力,使田阳县乃至百色市近130万亩的芒果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黄丽萍
黄丽萍,女,黎族,44岁,中共党员,现任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老区妇女创业创新标兵”“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海南省劳动模范”“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7年4月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20年前,黄丽萍同志放弃了海口舒适的工作、生活,回乡投身创业,通过联营帮带等方式带领家乡村民种植芒果等增收致富。当选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抓党建促脱贫,引领村民先后成立新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妇女黎锦专业合作社、朝天椒种植基地、陵水文罗乡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将村民的年均人收入从不到4000元提升到近7000元,带动133户573名贫困户脱贫。彭夏英
彭夏英(前),女,汉族,52岁,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农民。2018年当选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彭夏英同志曾是村里最贫困的人,虽然生活贫穷窘迫、困难重重,但她都坚毅的面对。她又是村里最幸运的人,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看望。她常说“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将总书记的关怀化为脱贫致富的巨大动力。她拿出了建房的积蓄,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从此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一句“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她主动放弃低保、主动申请脱贫,鼓励教育身边的贫困群众脱贫。她带动乡亲共同致富,推动成立神山旅游管理协会,组织16户群众开办了农家乐,从业人员56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全年接待前来学习、旅游的客人超过22万人次。程玉珍
程玉珍,女,汉族,48岁,中共党员, 现任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程玉珍同志在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极力邀请下,放下正在经营的饭店、旅行社、美容院、建筑公司等产业,毅然回村带领群众发展增收。她把自家美容院抵押了150万元为村里修路,多方奔走筹资,发展蔬菜大棚98座、特色大棚10座、旱地蔬菜和小杂粮400多亩,建设100KW光伏发电站、规模化养羊场、石磨豆腐厂、手工酿醋厂、小杂粮加工厂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产业链条。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使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36%的太行山偏僻山村,人均收入达到5100元,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靳永明
靳永明(左二),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靳永明同志2008年自筹资金1.1万元,发展菌类、油茄、辣椒、黄瓜等经济作物,全年纯利润达到8万元。2011年贷款10万元,创办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反季节蔬菜,引种陇椒等优良品种,创造了亩产经济收入5000多元的奇迹。在自身奋进的同时,他始终牢记要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目标。几年来,他大力邀请农技专家为村民、贫困户开展露地蔬菜知识培训达200多期,参训人数达8000人(次),培养农业经纪人140余名。他无偿为贫困户创造外出培训、学习达119人(次),为帮助33户贫困户早日走上致富之路,无私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并替他们解决销路等等。目前,合作社已容纳70多名贫困户常年就业,辐射带动周边560多户农户走上了种植蔬菜增收致富的小康路。谭艳林
谭艳林(左二),女,汉族,34岁,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省“创新创业优秀企业”、湘西州“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企业”“创建十百千工程示范企业”。
谭艳林同志7年来始终把贫困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按照“公司+车间+农户”经营模式,采用产品回收、劳动力入股、产业帮扶等方式带领贫困户脱贫。目前,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在龙山县12个乡镇(街道)贫困村和古丈、凤凰、保靖、花垣等4县设立了扶贫车间,并已投产使用,带动就业人数896人,其中贫困户690人,残疾人200多人。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面向湘西州8县市开展免费手工技能培训,计划每年培训3000人次,在湘西州每个县设立扶贫车间,带动全州2000人就业。谭德才
谭德才,男,汉族,65岁,中共党员,现任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永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获“云岭楷模”荣誉称号。
谭德才同志为原永善县茂林镇甘杉村党总支部书记。他始终心系群众,不当老板当村官,带领甘杉村村民累计开展集中连片造林3万余亩,收入达20余万元。他积极学习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以个人的名义贷款3万元,带领村委会创办村集体砂厂,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他拖着四级伤残的左腿,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带病坚持工作长达4年才退下火线。他只身前往甘肃考察党参种植,牵头组建永兴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党参3000余亩,年收入达1700余万元,带动全村486人就业,修建乌金猪养殖场,吸纳37名残疾人在合作社就业。翟小丽
翟小丽(左一),女,汉族,30岁,中共党员,现任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蔡家庙乡大堡子村党支部书记。
翟小丽同志积极引导群众成立培源中药材种植、振强肉牛和隆庆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她为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争取到4-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用于发展养殖业。当地积极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集中全村人力、物力和财力,改善水、电、路、网、田等基础设施,建起一处32户的居民点,一栋两层综合办公楼和一处2100平方米带有塑胶灯光球场的高标准文体广场,安装健身体育器材等公共设施和太阳能路灯,使大堡子村村部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庆城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在她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大堡子村贫困人口从273人减少到38人。
2017年
向长江
向长江(左四),男,汉族,59岁,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村委会主任。曾获“全国侨联先进个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湖南省慈善之星”“湖南省劳动模范” “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等荣誉称号。
向长江心怀感恩、富而思源,从个人捐钱捐物,到实行村企共建、联村帮扶,再到参选贫困村村主任、帮扶贫困村整村脱贫,走出了一条企业家当“村官”,带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他先后出资亿元帮助13个贫困村解决安全饮水,修建村组道路138公里,资助贫困学生3000人以上;由所办公司提供岗位、就业培训等解决村民就业7000多人,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帮扶 20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股金+薪金+现金”产业扶贫模式稳定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向家村于2016年率先脱贫,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刘金国
刘金国,男,汉族,64岁,中共党员,河北省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放下每月近万元的收入,当起了东安太庄村“村官”的刘金国,敢打敢拼,怀揣“将安太苹果推出河北、叫响全国”的梦想,带领全体村民种起“摇钱树”,抱上“金饭碗”。他成立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积极发展苹果种植,请来著名苹果种植专家,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苹果品种,注册了“安太”无公害苹果品牌,带领全村走上苹果致富路。目前,全村苹果树等各类果树种植面积达5500亩,人均4亩多,成为河北省第二大苹果生产基地。果树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仅苹果种植一项就为全村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村里18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贫困村摘帽。刘前东
刘前东(前一),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曾获“第五届兵团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
刘前东多年来踏着父辈的足迹,践行兵团精神,履行兵团使命,带领连队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叶城二牧场三连放牧点在出入非常不便的大山里,刘前东积极争取协调各方支持,修建牧区道路2.7公里,维修房屋10余套,搭建羊圈60多个,并自发带领职工修建牧区便道40余公里,搭建简易木桥4座,方便了职工群众出入放牧点。他积极协调职工外出打工,帮助职工发展第二产业,促进职工多元增收,走上致富路。在他的带领下,叶城二牧场三连职工群众已全部脱贫,即将搬进水电暖齐全的楼房,通往县城的公路正在铺柏油,山上牛羊成群,职工群众走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孙开林
孙开林(左二),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十大扶贫标兵”等荣誉称号。
秉持“当干部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孙开林带领全体村民劈山修路、开矿办厂、筑坝发电、开发旅游,找到了开启富裕门路的“金钥匙”,使尧治河村从全县特困村成为了山区幸福村。尧治河村平均海拔1600多米,20多年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孙开林带领全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形成了以矿产开发、水电建设、乡村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支撑的村集体经济。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村民从住茅草房到户户住上小别墅,从村里没有一条出山的硬面路到户户通水泥路,从70%的村民常年靠救济生活到年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李君
李君(左二),男,汉族,34岁,中共党员,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曾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四川首届十大扶贫好人”“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四川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22岁的年轻人李君放弃10万元年薪,选择坚守穷乡10年,借助互联网探索“远山结亲·以购代捐”“私人订制·一品一家”“体验餐厅·入股增收”等方式,让贫困地区“空心村”得以重生,实现了全村脱贫。他推动5000余户城市家庭结亲认购贫困户的生态特色农产品,让捐赠者有回报、受助者有尊严,有效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开设以“岫云村”为品牌的四川首家农家菜扶贫体验餐厅,让吃的人健康、种养的人小康,并将“岫云模式”推广到四川贫困地区,带动100余个村3000多农户,其中贫困村32个、贫困户1840户,销售农特产品2800余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李娟
李娟,女,汉族,34岁,肢体残疾一级,安徽省砀山县唐寨镇唐寨村农民。
重度瘫痪、体重仅25公斤的李娟通过做电商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实现自身脱贫并带动街坊邻里脱贫,被誉为“用嘴叼起电商脱贫创业梦”的坚强女性。李娟27岁时被确诊为脊髓性空洞症,全身只有脖子以上可以有限活动。身残志坚的李娟靠政府支持帮助和自身努力,实现稳定脱贫,找回了尊严和价值。抓住电商发展机遇,用嘴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进行微商销售,解决自家卖果难题,实现收益5万余元。她不但自己脱贫致富,还帮助附近贫困户销售酥梨8万余斤,带动了街坊邻里共同实现稳定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CEO”,带动了更多贫困残疾人走上电商脱贫之路。吴云波
吴云波(右一),男,蒙古族,40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委员会主任。曾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吴云波咬定产业脱贫不放松,带领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紧盯养牛产业,打造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立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抱团脱贫。他立足于全产业链发展,成立合作社,通过不断做优“养殖”环节,做大“加工”环节,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品牌,让农牧民获得更多资源和资产收益。全嘎查234户1072人中的207户1012人入股成为社员,并扶持28个困难户的36名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截至2016年底,合作社总资产达到2280万元,三年分红247.5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5700元提高到2016年底的11800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01人实现了稳定脱贫。2017年以来,还吸收周边村54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以每年保底浮动分红的模式,帮助更多贫困户。段必清
段必清,男,汉族,32岁,中共党员,云南省瑞丽市户瓦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获“2016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段必清八年来多次放弃返城工作的机会,坚守山村当大学生“村官”,通过养鸡带领村民致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鸡头村官”。2009年,段必清大学毕业当上户瓦村“村官”后,一心一意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他通过调研发现,户瓦村有养殖生态土鸡的得天独厚条件,但村民并不认同。段必清决心自己先养好土鸡,他四处走访,搜集资料、学习技术,经历多次挫折后成功。随后,他走家串户,成立合作社,赊送鸡苗、办培训班,带领村民一起养土鸡。目前,合作社有社员640余人,2016年养鸡卖了800余万元,户均增收9000余元,村民的生活因土鸡得到了改善。段必清还把养鸡技术推广到其他县乡,帮助当地更多贫困户走上养鸡致富之路。黄大发
黄大发,男,汉族,84岁,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农民、名誉支书。曾获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贵州省委“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年份英雄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黄大发同志“一生只为一条渠”,用36年的时间,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带领乡亲们用双手硬生生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他还带领群众搞“坡改梯”、调结构,种植核桃5200多亩、柚子650亩、辣椒2000亩,发展养殖大户30多户。2016年,全村粮食产量从原来的3万公斤增加到近5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500元,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愚公”精神。龚志荣
龚志荣,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村委会主任。曾获2015年“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龚志荣不当经理当农民,带领群众发展富民产业,重新焕发撂荒土地活力,借力合作社和电商项目,探索金融扶贫新方法,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新路子。他以甘肃跃雅森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龙头,流转、承包三益村和周边村土地1.29万亩,一次性向村民支付了三年的土地流转费,吸纳100多名本村群众来公司务工,并将1200亩核桃优先划拨给贫困户。引进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300亩的生态园项目。按照“政府+银行+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模式,成立了由104户贫困户组成的富民产业合作社,争取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60万元,由合作社统贷统还,统一规划。装机1.2兆瓦光伏发电站已建成并网发电,25兆瓦光伏发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在三益村建立了惠及113户贫困户的奇乐电子商务服务站,由贫困户经营,盈利给贫困户分红。截至目前,87户36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6年
- 王秀芝
王秀芝
王秀芝,女,汉族,60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西营镇农民。
王秀芝1983年因事故失去右小臂,并陷入贫困。她1995年开始自主创业,在戈壁滩创办发展养鹿场,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力、缺经验的情况下,想法筹措资金、自己修建鹿圈、自费参加畜牧兽医管理大专班学习,历经挫折艰辛,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脱贫致富路。目前,鹿场养殖规模发展到240头,养殖面积达2000平方米,建起了鹿产品加工厂,成功注册“九千岁”鹿产品商标,开设了特色专卖店,年利润达到120万元,王秀芝2014年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她还乐于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她自己养殖场里的12名工人全部是残疾人;她带动兵团10个连队30余户家庭合作养殖,户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她向残疾人养殖户贴本提供优良鹿种和养殖技术,帮助设计圈舍,包销全部产品。因为无私助残扶贫,她的企业被兵团残联命名为“扶贫助残基地”。 - 邓迎香
邓迎香
邓迎香(右二),女,汉族,47岁,中共党员,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副书记。
麻怀村是地处山区腹地的贫困村,交通不便是最大瓶颈。为了村民不被大山阻隔,她带领群众一镐一锄的凿岩石打山洞,从1999年开始,历时10余年,苦干12380个工天,于2011年8月成功从山上“啃”出一条216米可通车的人工隧道,把2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变成了15分钟的坦途,上演了新时期的“愚公移山”。隧道的打通,结束了当地肩挑马驮的历史,让闭塞的麻怀村融入了大社会,给山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邓迎香的事迹,感动了乡邻,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邓迎香先后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妇女标兵”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邓迎香与村支“两委”又带领村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发展产业,开展脱贫攻坚,对隧道进行了硬化和加固维护,修建了通村通组水泥路,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等项目,农民收入节节攀升,贫困户数量不断减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 申纪兰
申纪兰
申纪兰(左一),女,汉族,87岁,中共党员,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副主任、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申纪兰是连续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农”模范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她坚持不懈带领乡亲修堤坝、建水库,绿化荒山、治理滩涂,发展农林牧副,为家乡的扶贫开发倾注了心血和汗水。她将各级党委政府的物质奖励,无私地捐献给集体和贫困村民;牵头成立纪兰扶贫助教基金会,资助400多名困难教师和学生;带领村民将西沟村2.5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使村民人均10亩用材林,户均1亩经济林;带领全村先后建成了西沟铁合金厂、磁钢厂、饮料厂、焦化厂等多个村办企业,发展了乡村旅游、香菇种植、光伏发电、中药材种植等多个扶贫项目,兴建了老年公寓等多个公益项目;在太原开办酒店,吸纳西沟及平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500名。2015年西沟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亿元,上交税金8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在她的带领下,西沟村从一个边缘偏僻的特困村变为有名的脱贫典型村。 - 朱玉国
朱玉国
朱玉国(右一),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宁夏省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
宁夏曾记畔村曾经是全区出名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2010年朱玉国担任村支书后,全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在村里掀起“头脑风暴”,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热情,破除村干部封闭守旧、村民等靠要思想顽疾;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修建反坡梯田800亩,平整耕地3000亩;为贫困户建滩羊养殖温棚520座,修建柏油路23公里、村庄道路12公里,易地搬迁50户,极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创新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采取支部+产融保+党员“一帮一”模式,帮助全村农户贷款5480万元,其中1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839万元,户均4.3万元。通过贷款支持,全村滩羊饲养量达到3万只,存栏1.3万只,养羊户均增收2000元,2016年8月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到该村学习观摩。在朱玉国及村“两委”的带领带动下,村民们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曾记畔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 - 李娜倮
李娜倮
李娜倮,女,拉祜族,36岁,中共党员,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农民。
李娜倮是一个普通的拉祜族农家妇女,既没有上过一天的音乐学校,也没有受过一天的专业训练,凭着对民族音乐的挚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用握锄头的手谱写出当地耳熟能详的《芦笙恋歌》《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民族音乐佳作,在多次全国演唱比赛中获奖。她用歌声改变了自身贫穷,也用歌声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在她的影响和努力下,老达保村走上了一条“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脱贫之路。2013年,结合乡村旅游,村里成立了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公司,把村寨做成了企业,村民全部入股,打造的《老达保拉祜风情》实景剧,受到广大游客好评,成立之初至2015年底,共表演200多场,演出收入达158万元,群众分红73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80万元。经过她的组织带领,全村200多人平时种地当农民,穿上演出服就是舞台明星。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314元,比2012年增长63%。她用老达保深厚的拉祜族文化正在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金山银山”。 - 黄勇
黄勇
黄勇,男,汉族,39岁,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居民。
黄勇从小就查出患有血友病,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不断与死神和病痛抗争,以超常的毅力摆脱了苦难和贫困的境地。他因血友病辍学在家,从零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克服种种困难在淘宝开网店,靠着他的勤奋和执着,用了9年时间成为销售双皇冠,销售额突破300万元,从公司的一个无名小辈成为销售业绩第一人。在自己成功之后,怀揣感恩之心的他毫不保留,常常为2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传授开店经验,为潜山几百名残疾人义务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帮他们获得谋生能力。 - 蒋乙嘉
蒋乙嘉
蒋乙嘉(左一),男,汉族,6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
蒋乙嘉作为复原军人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乡亲艰苦奋斗近10年,把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将自己创业10年所得的1600多万元投进山沟,带领乡亲修建盘山公路,打通拱市村与外界的交通线;把昔日抛荒的土地重新开垦;大力兴修水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给曾经闭塞、贫困的山村带来新的变化。他请来专业人员测土测水,确立了稻田养鱼、核桃、柚子、花卉等多项农业产业齐头发展的方向,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400亩,种植千叶佛莲5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六个村产业的发展,如今的拱市村人骄傲地说,他们的山上是“钱袋子”,山下是“米袋子”。蒋乙嘉的事迹还得到了刘云山同志的批示,称“复原军人蒋乙嘉不当老板,甘当乡村领导”。 - 廖秀英
廖秀英
廖秀英(左一),女,汉族,87岁,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农民。
廖秀英虽然是87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但是在淘宝网上,她已然成为了网络上的鸭蛋红人。她是一名抗日红军烈士之后,从16岁就开始腌制、售卖咸鸭蛋。2015年,瑞金市推动“农村e邮”试点,廖奶奶率先开起了网店,由于品质好、口味佳,“廖奶奶咸鸭蛋”一下子火了起来,竖起了一面网络致富的“红旗”。她致富不忘乡亲,动员周边贫困户一起成立“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无偿向贫困户提供鸭苗,统一定价收购鸭蛋,加工后网上开卖,自成立以来,线上线下共销售200万个咸鸭蛋,月纯利润达18万元,成功帮助32户贫困户社员年均增收2万余元。 - 谭泽勇
谭泽勇
谭泽勇,男,苗族,46岁,中共党员,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兼9个村“连村联创”党总支专职副书记。
谭泽勇积极探索“连村联创”党建引领扶贫新模式,成立9村“连村联创”党总支,实现了抱团攻坚、人人脱贫、共同富裕。1996年,谭泽勇当选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通过带领群众艰辛创业、发展致富,使楠木桥这个落后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投入800万元成立了谭家寨乡“宝库岭”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覆盖全乡所有贫困户。建成了100亩中药材基地和1100亩特色水果基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两年来,9个村每村都有超10万元的支柱产业和集体经济,人均增收3000多元,贫困人口从6400人减少到2383人。楠木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等九项国家荣誉,其本人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科教兴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