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启动实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在“十三五”时期,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帮助他们“拔穷根”,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主要做法
四年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机制,坚持政策供给与监督考核两手抓,搬迁安置与脱贫发展相结合,统筹解决了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区如何管等具体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强化政策供给
制定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策要求。配套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后续扶持工作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住房建设面积控制、融资资金筹措、土地增减挂钩、住房安全质量管理等支持政策,构建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四梁八柱”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强化工作指导
连续4年组织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交流经验,查摆问题,推广典型,部署工作。组织开展多场政策宣讲和专题培训会,面向基层干部和搬迁群众深入开展宣讲培训。编发多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解读政策要点,交流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案例。发布《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白皮书,向社会各界介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主要做法。印发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户型图集。连续4年举办全国扶贫日易地扶贫搬迁论坛。
发布《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白皮书,制定《“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通过信息专报推广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法经验。
2016年以来,连续4年在全国扶贫日期间举办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图为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论坛现场。
(三)加大资金保障
累计下达“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约800亿元,支持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不断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引入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等,已下达中央财政贴息贷款规模2000多亿元,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3200亿元,一次性切块下达“十三五”专项建设基金5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贴息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各类融资资金下达总额超过6000亿元。
(四)狠抓监管巡查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常态化稽察机制,共派出6批36个稽察组,对有搬迁任务的省份稽察和整改“回头看”两轮全覆盖;2018年,共分8批赴15个省份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巡查;2019年,制定出台《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事中事后监管巡查工作方案》,组织25个巡查组开展三轮常规性监管巡查,并对12个省份开展机动式监管巡查,向有关省份下达整改通知。
2019年5月,在云南省曲靖市举办易地扶贫搬迁监管巡查工作培训班暨政策宣讲会。
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监管巡查。
显著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约96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已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0万余人,搬迁入住率达到97%。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解决了近1000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还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各地为约90%的搬迁群众落实后续扶持措施,已有9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实现脱贫。
(一)安置房建设
江西省石城县铜锣湾集中安置点搬迁前后对比。
贵州省三穗县彩虹社区集中安置点搬迁前后对比。
云南省德钦县拖顶乡集镇安置点。
云南省双柏县县城集中安置点。
(二)产业和就业扶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的昆仑绿源养驴场。
贫困群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和佳新村产业园打工。
陕西省平利县集中安置点社区工厂。
陕西省洋县磨子桥安置点的扶贫车间。
(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江北新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幼儿园。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
江西省武宁县武安锦城安置区“四点半”文体活动室。
陕西省高陵县东樊村村民在安置新村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