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篇
四川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的省情可以用“四五六”来概括:户籍人口9100万,在全国排第四位;幅员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排第五位;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六位。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涉及四川省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四大片区”,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特征明显。2013年底,全省有贫困县88个、贫困村11501个、贫困人口625万人,贫困发生率9.6%。

2013年四川省贫困分布。
脱贫攻坚的四川答卷
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彝区和阿坝藏区嘱咐,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决战贫困顽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贫困县总数降至7个,贫困村降至300个,贫困人口减少至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2016—2019年在国家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四川连续四年取得好成绩。

四川省出台的脱贫攻坚部分重要政策文件。

四川省2016-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情况。

四川省2013-2019年减贫成效。

四川省“两不愁三保障”成效(图中所涉数据截至2019年底)。

不愁吃不愁穿。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及家居环境大改善。
住房安全有保障。图为喜德县特合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义务教育有保障。图为合江县大桥镇中心校的孩子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上课。
基本医疗有保障。图为党员医疗服务流动队在海拔3500米的白玉县麻绒村为贫困群众义诊。
饮水安全有保障。图为布拖县九都乡中心校通上了安全饮水。 攻克深度贫困的四川作为
四川省始终坚持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坚中之坚来抓,拿出过硬措施、加大要素投入,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通过不懈努力,藏区彝区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16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4%下降至3.9%。截至2019年底,彝区4个县摘帽,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

四川省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部分政策文件。

四川省藏区“六项民生工程”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

把凉山彝区作为影响四川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针对凉山州特殊贫困问题,专门制定34条特殊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选派5700多名干部赴凉山州开展综合帮扶,坚决啃下硬骨头。图为盐源县洼里乡老衙门村贫困群众和驻村工作队员向全国人民拜年。
2018年5月,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帮助凉山州儿童在学前学会普通话,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并形成普通话思维习惯。2019年9月起,“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全州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全覆盖实施。目前,覆盖幼儿园、幼教点等学前教育机构3895个,受益儿童26.96万人。
视频:《学前学普 花蕾初绽》

深化省内对口帮扶,安排省内较发达的7市35县对口帮扶45个深度贫困县。图为成都市锦江区打造的甘孜州炉霍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017年12月雅康高速泸定段正式通行,对于甘孜州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图为“川藏第一桥”——泸定县兴康特大桥。

藏区新居。图为红原县贫困群众庆祝乔迁新居。

彝家新寨。图为金阳县丙乙底村万亩索玛花盛开下的彝家新寨。

养成好习惯。图为西昌市螺髻山中心校正在教授彝族孩子们正确刷牙,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牧民新生活。图为藏区牧民告别传统改用机器制作酥油。

村寨新变化。图为昭觉县火普新寨前后对比。

昭觉县“悬崖村”——阿土列尔村钢梯架设前后对比。
脱贫攻坚的四川探索
工作过程中,四川省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对脱贫攻坚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率先开展回头看大排查
2019年6至8月,四川组织全省各地各部门干部26万余名参与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共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188.83万户、特殊困难户(边缘户)3.7万户、入户排查易地扶贫搬迁户37.64万户,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确保脱贫质量。大排查工作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国务院扶贫办转发各地。

四川省“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通知》。
(二)首推“五个一”“三个一”帮扶模式

精准选派驻村干部,实现全省11501个贫困村 “五个一”全覆盖。率先对有贫困户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落实 “三个一”帮扶。图为四川省“五个一”“三个一”帮扶模式概况。

前方的路我们一起走。图为喜德县洛哈镇帮扶干部雨季护送贫困学生读书。

党群一家亲。图为金川县玛目都村帮扶干部在贫困户家中开展结对帮扶。

感恩帮扶。图为康定市亚弄村6岁小女孩卓呷因为驻村干部要离开,写了一封感恩的信。
(三)创新社会帮扶机制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力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强化省内定点扶贫,实现45个深度贫困县全覆盖。深入开展“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我为扶贫做件事”、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等扶贫品牌活动,创新开展全国扶贫日四川系列活动,不断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视频:《精准扶贫小课堂:社会扶贫》
(四)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标识

制定出台帮助贫困地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合格农产品市场推销办法,推广扶贫产品集体公益商标,拓展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化、一条龙的实现路径。截至2019年12月,已有21个市(州)1885家企业(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4267个产品通过审核使用“四川扶贫”商标。图为四川省扶贫产品在沃尔玛超市展销。
视频:《四川扶贫公益广告》
脱贫攻坚的四川榜样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15—2019年,评出四川省“十大扶贫爱心组织”10个、“十大扶贫好人”20人、“五一劳动奖章——脱贫攻坚类”60人、“四川脱贫榜样”150人、脱贫攻坚奖个人220人,先进集体50个,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张渠伟(左五)在渠县中滩镇老兵创业扶贫之家与“扶贫铁军”商讨工作。

2016年全国首届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蒋乙嘉(中)在蓬溪县拱市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2015—2019年上半年,四川已有55名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是四川脱贫攻坚精神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
视频:《英雄谱——四川为脱贫攻坚献出生命的同志》
加强精神扶贫,探索“星级激励”“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歇帮机制”等模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帮扶干部为峨边县星星村的贫困户颁授“星级家庭”奖牌。

感党恩、跟党走!图为搬进安全住房的雷波县马处哈村贫困户。
实施文艺精品扶贫工程、“万千百十”文学扶贫项目,精心创作生产一批文艺精品,生动再现火热的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转变、生活改善。

全国首部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索玛花开》剧照。

2018年7月,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脱贫攻坚大型原创话剧《高腔》在成都开演,随后在全省21个市(州)巡演,好评如潮。图为《高腔》书籍照及剧照。

四川省脱贫攻坚办将红军在川行经市县的脱贫攻坚做法经验编辑成书,告慰革命先烈,激励扶贫战线上的同志们决胜脱贫攻坚。图为《弘扬长征精神 决战脱贫攻坚》书籍。
脱贫攻坚的四川决心
新时代新征程。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全省干部群众有信心、有决心,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坚决攻克彝区坚中之坚,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视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