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篇
    • 1久困于穷 时不我待
    • 2尽锐出战 集中攻坚
    • 3创新思路 亮点纷呈
    • 4成效显著 巩固提升
    • 5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 广西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 久困于穷 时不我待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9%;有54个贫困县,占111个县(市、区)的一半;有5379个贫困村,占行政村的三分之一以上,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贫困群众住房困难。图为脱贫攻坚前隆林县德峨村少数民族群众旧居。   贫困群众大多生产条件恶劣。图为脱贫攻坚前大化县贫困群众用古老的方式来耕作。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图为脱贫攻坚前凌云县浩坤村由于不通路,贫困群众要攀爬一个坡度超过80度,竹木扶梯近百米高的坑洞进出外界。
      贫困群众就医难。图为脱贫攻坚前大化县镇西村群众无处就医,不得不沿路打点滴回家。   贫困地区饮水困难。图为脱贫攻坚前都安县古山村贫困群众只能利用铁线收集生产生活用水。
      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困难。图为脱贫攻坚前大化县深度贫困山区孩子简陋的家庭学习环境 。   为摸清底数,广西组织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史上最严”的贫困识别。图为融水县上里村,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入户识别。
  • 尽锐出战 集中攻坚

      广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全力打好“四大战役”和“五场硬仗”,为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3年至2019年底,各级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15.8亿元。2016年以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含市、县)617亿元,形成“多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新机制,达到“水到渠成”真扶贫。

    (一)攻克深度贫困

      聚焦深贫齐发力。加大对20个深度贫困县、30个深度贫困乡镇和1490个深度贫困村的支持力度。图为深度贫困县——百色市凌云县弄怀屯新旧貌对比。
    视频:《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二)打好“四大战役”

      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确保贫困地区学生“上得起学”。图为百色市右江区汪甸乡六核小学,志愿者在为学生上课。   打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确保贫困地区群众“看得起病”。图为乡村医生在龙胜县江底乡为贫困户看病。
      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战役,确保贫困地区群众“住得上房子”。图为环江县可爱村村民住房前后对比。
      打好饮水安全战役,确保贫困地区群众“喝上放心水”。图为隆林县新合村群众用上自来水。

    (三)打好五场硬仗

      产业增收创特色。推进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实现户户有增收产业。图为田东县依托优势将芒果种植发展成为扶贫支柱产业。
      易地搬迁挪“穷窝”。精准落实并推进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图为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
      村集体经济添活力。积极落实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图为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的“渔光一体”项目,依靠光伏发电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图为西林县花贡村实施农网改造,为产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粤桂扶贫协作结硕果。携手广东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扶贫协作。图为深圳对口帮扶百色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项目——深圳小镇。
  • 创新思路 亮点纷呈

      广西科学分析决胜脱贫攻坚的现实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广西方案”。

      开展“一帮一联”工作。图为帮扶干部在凌云县品村贫困户家中跟踪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开展“双认定”工作。贫困户脱贫验收时由户主、工作队员及帮扶联系人签字确认,防止“被脱贫”。图为工作组到天峨县纳合村开展“双认定”工作。   开展“三方”见面活动。组织贫困户、脱贫户、帮扶联系人三方见面,介绍脱贫经验。图为陆川县永安村“三方”见面会。
      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贫困村党组织全面推行“星级化”管理。图为融水县江门村第一书记张柳容(右一)给贫困户作西瓜护理技术指导。   创新“贷牛还牛”产业扶贫模式。图为都安县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每年可繁育优良牛犊9000头以上。
      创新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图为上林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热情为致富带头人服务。
  • 成效显著 巩固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在国家组织开展的扶贫成效考核中,连续多年取得好成绩。

      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图为龙胜县孟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光荣脱贫。
      2013年至2019年,广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634万下降到24万,实现47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4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其中25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252元增长到2018年的10761元,增速连年高于全区收入水平。
      稳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图为恭城县红岩村种植优质月柿喜获丰收,经济效益显著。   贫困户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图为经过培训的田东县贫困户在技能大赛上角逐钳工技能。
      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办事更加便利,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图为贵港市覃塘区布山扶贫移民安置区居民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办事。   特殊困难群体保障不断增强。图为家庭医生上门为岑溪市大公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
      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图为鹿寨县角塘村残疾人邱立球不等不靠,创办了一个小型养鸡场,实现脱贫致富。   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图为百色市那坡县那池村新貌。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广西涌现出黄文秀、蓝标河等一大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激励和引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图为2019年5月,黄文秀到新化镇皈里村那黑屯考察蜜蜂养殖产业。   图为2018年4月10日,在融安县大坡乡同仕村,蓝标河(右)与贫困户交流脱贫。
      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陈开枝,先后100多次赴百色扶贫。图为陈开枝(前一)在靖西县扶贫。   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芒果大王莫文珍(左三)数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图为莫文珍为贫困户进行芒果种植技术培训。。
      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扎根壮乡的新时代优秀军人何方礼心系贫困群众。图为何方礼(右二)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瑶口村与群众共商产业扶贫计策。   女硕士梁丽娜回乡当“村官”立志改变家乡穷面貌,图为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梁丽娜(右二)到脱贫户家了解情况。
      生活越来越好。图为田阳县巴某村,老人和孩子们喜笑颜开。
      凌云县陇槐村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图为融安县在文体中心举行脱贫摘帽冲刺大会。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