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篇
回望走过路,中国革命圣火从这里点燃燎原,革命先辈发扬好作风,心系劳苦大众,努力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挺进新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反贫困斗争中,4600万赣鄱儿女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书写着波澜壮阔的江西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始终铭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化感动为行动、化实干为实绩,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勇于奉献、扎实工作、倾力帮扶,用精准务实“绣花功”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在新长征路上再创脱贫攻坚一等工作,确保向党中央交上合格答卷,向老区人民兑现庄严承诺,向革命先烈作出最好告慰!
传承红色基因 书写时代荣光
在江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上,全省上下传承红色基因,朝着在全面打赢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上作示范的目标尽锐出战、越战越勇,革命老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赣鄱大地上,上千个贫困村庄正经历着华丽转身,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图为著名的“红军村”——瑞金市华屋村前后对比。
视频:《华屋村里的华丽蜕变》
井冈山市神山村前后对比。
大余县兰溪村前后对比。
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33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图为江西省脱贫攻坚成效图。
坚持质量首位 注重脱贫实效
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把扶贫扶志感恩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促进脱贫高质量、成果可持续。
(一)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建立“选准一项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设立一笔扶持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精准到户。截至2019年底,全省有73.38万户贫困户获得产业扶持。
赣南脐橙成为扶贫富民的品牌产业。
于都县潭头村蔬菜扶贫基地。
奉新县沿溪村渔光互补助脱贫。
万载县富山村产业扶贫基地。
乐平市贫困群众积极发展蔬菜种植,通过劳动增收致富。
鹰潭市贫困群众发展养牛产业助脱贫。
(二)就业扶贫稳岗增收
通过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专岗、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等多种途径,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全年全省本地户籍28.03万未脱贫人口实现就业。
全南县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3.5万户13.47万人已全部入住。加强搬迁后续帮扶,完善安置点社区管理服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落实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扶持措施。
修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前后对比。
赣州市南康区设立“扶贫搬迁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就医、就学便利服务。
(四)扶贫扶志感恩行动
实施“感恩自立教育、感恩自强培育、感恩自力激励、感恩自尊治理”“四大感恩行动”,树牢自力更生风向标,增强自主脱贫内生力。
广昌县贫困户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喜领脱贫光荣证。
新余市观巢镇贫困群众积极参加劳动比拼大赛。
精准落地落实 兜牢脱贫保障
坚持标准不动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瞄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一)义务教育有保障
实施义务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全省9205所小学、初中学校与3037个乡镇签订协议。
瑞金市武阳镇农商银行希望小学。
(二)基本医疗有保障
统筹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峡江县乡村医师行走乡间行医。
(三)住房安全有保障
采取维修加固、拆旧建新、实施“交钥匙工程”等措施推进危房改造,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
万安县上造村驻村干部与集中安置点贫困户拉家常。
(四)饮水安全有保障
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
寻乌县对饮用水源水质进行检测。
持续响鼓重锤 拧紧责任链条
响鼓重锤,强化责任、投入、作风、社会力量等要素支撑,精准务实绣好脱贫攻坚“一针一线”。
(一)传导压实责任
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机制,压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力促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
全年实施脱贫攻坚“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三大攻势,压茬推进脱贫攻坚。
瑞金市云石山乡黄陂村驻村第一书记曾能亮在路口树立告示牌,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二)加强投入支撑
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推进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引导金融机构围绕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需求,推进产业扶贫贷款,强化投入支撑。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8亿元、获贷贫困户4.8万户,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突出作用。图为瑞金市贫困群众领取贷款后的笑容。
(三)引导社会参与
推进“千企帮千村”和“百社解千难”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有3901家,帮扶贫困人口66万人。
玉山县三山实业有限公司积极带动贫困村发展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四)扎实工作作风
持续深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力纠“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症,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樟树市湾头村扶贫干部赤脚涉水查看险情。
坚持创新引领 强化发展动能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中,江西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补短板、促长效同步推进的新路子,探索了一批可借鉴、能复制、有特色的经验做法。
(一)创新“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
倡导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形式。
吉安县江南村支部书记胡乾元通过“一领办三参与”形式发展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二)探索“挂乡包村”制
推行挂点县领导为挂点乡镇“大乡镇长”,县处级领导、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乡镇党政正职及部分班子成员担任挂点帮扶村“大村长”,实现“责任+指挥+推进”新架构。图为大村长协调专家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
(三)推行“党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建立“八项引导机制”,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9829人,带动3.16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石城县成立“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大力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四)推进“电商+扶贫”工程
深入推进“电商+扶贫”,累计建成电商站点7030个,电商销售农产品19.96亿元,其中贫困村(贫困户)产品5.21亿元,带动贫困户31968户。
安远县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带动发展万亩红蜜薯产业,通过电商包销5775万斤,销售金额1.82亿元,直接带动3691户贫困户脱贫。图为安远县孔田镇红蜜薯喜获丰收,举行采挖暨网络销售推介活动。
感恩奋进前行 迈向美好生活
赣鄱儿女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大爱,不等不靠、感恩奋进,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出台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意见,坚持把继续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相结合,把打赢“攻坚战”与打好“保卫战”相结合,确保脱贫高质量、成果可持续。图为江西建立巩固脱贫成果“五项工作机制”。
贫困群众“编织小康”新生活。
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启新生活,感恩共产党。
井冈山老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