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攻软肋、补短板、强弱项,使脱贫攻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
建立多方位工作体系
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力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建立了8个方面工作体系。全省出台脱贫攻坚政策文件183个,2012年至2019年省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年均增幅66.1%,20个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哈尔滨市双城区帮扶干部在田间地头帮助贫困户核算收入,落实精准识别工作。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发动社会力量助力消费扶贫,实现广泛社会动员。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黑龙江省全力在抓细节、查死角、堵漏洞上下功夫,落实抓责任、抓摸排、抓比对、抓调度、抓培训、抓督导“六抓”举措,全面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

汤原县红星村贫困户王海家放出清洁的自来水。

望奎县八方村的村医冯光辉巡诊途中询问贫困户身体情况。。

肇州县“希望之星1+1”精准助学帮助孩子们圆梦。

拜泉县贫困户危房改造后种满花草,农家小院生机盎然。

克山县新民村贫困户在幸福大院里欢喜过新年。
发展产业稳定脱贫
黑龙江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治本之策,坚持因地制宜,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措施。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18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海伦市共合镇合作社雇佣贫困户采摘菇娘。

明水县贫困户承包村里的林地发展大鹅养殖。

延寿县金凤村建起豆包扶贫车间。

佳木斯市郊区发展达勒花海旅游业。

依安县贫困户张翠红在春城优薯合作社育种间每月3000元的收入让她脱贫无忧。

青冈县金达麻业有限公司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28个,人均月收入2400元。

拜泉县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带动1464户2631人,贫困户户均增收1930元。

绥棱县双岔河乡双兴村利用光伏电站发展小菜园。

抚远市乌苏镇赫哲族村贫困户通过制作鱼皮工艺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脱贫。
饶河县小南河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走乡村旅游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甩掉了贫困村帽子。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小康龙江”电商平台滚动展销贫困县农产品,打造永不落幕的展销会。
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黑龙江省创新扶志扶智“思想扶贫”载体,实施扶志气、扶文化、扶智力、扶能力、扶风气、扶制度“六扶”举措,拔掉思想上的穷根,修补精神贫困的软肋,拔掉致富技能上的梗阻,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彻底解决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富裕县永丰村设立公益岗位让贫困群众有了奔头。

宝清县发动贫困户利用农闲时间到田间地头拾捡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桦南县明义乡奋斗村,贫困户采摘万寿菊务工增收。
泰来县平洋镇“扶贫车间”里,残疾人贫困户乔福军和妻子在学习手工车座垫编织。

拜泉县上升乡团结村建立的爱心超市,注重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