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篇
脱贫攻坚万马战犹酣,吉林大地旧貌换新颜。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正确方向,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勇于担当作为、强化精准施策、创新产业就业、整合社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2016-2019年,全省共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5.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8亿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2亿元,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6亿元。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100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1489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8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解决,区域贫困瓶颈持续破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强,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担当作为——牢记嘱托践初心
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的嘱托,围绕打赢吉林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以责任落实促进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全省建立“1+N”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1”是以《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为总体抓手,“N”是行业部门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涵盖脱贫攻坚主要领域,实施“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省上建立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县市双周调度视频例会制度,召开东西片区省和相关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座谈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图为2019年5月双周调度视频会议现场。
省级层面组建以厅、处级干部为主的50人脱贫攻坚调研指导组,专司对基层工作的调研、指导。图为调研指导组进行全省脱贫攻坚形势任务培训。
图们市河北村支部书记刘海涛一心一意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勤劳致富,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图为刘海涛(右二)为村民讲解食用菌种植要领。
全省选派1489名第一书记和3260名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图为汪清县天平村第一书记伊学义(右二)和爱人(右一)一起看望贫困户,他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组织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共代言产品(项目)1734个,带动贫困户平均增收约650元、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3600多万元。图为舒兰市安阳村第一书记王玉玮(右二)正在推销产品。 精准施策——白山松水披霞光
始终聚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攻击点位,下大功夫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遍吉林大地、传递到每个贫困群众心中。
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攻坚行动,贫困地区基本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图为梨树县霍家店小学的孩子们在课堂上。
大力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双辽市组建21支巡回扶贫医疗服务队,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免费义诊。
加大贫困群众危房改造力度,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安全住房都有保障。图为农安县沙岗村贫困户吕忠云住房改造前后的情况。
通榆县“三项改革”陆家村模式助脱贫,试点经验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图为易地搬迁户马晓红夫妇告别住了20余年的土房,高高兴兴搬进楼房。
重点攻克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图为长白县安全饮水自来水净化车间。
辽源市围绕破解因老致贫,创新实施“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图为市社保局工作人员正在入户采集参保信息。
2016年以来,全省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6271公里,有效打通了贫困地区交通发展瓶颈。图为镇赉县架其村的出村道路。
突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和难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图为大安市村容屯貌一角。
产业就业——强化造血斩穷根
结合全省农民人均耕地多、庭院面积大、生产经营水平低等实际,针对冬闲期长、群众“猫冬”习气重,特别是西部广大贫困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以大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基础大提升、以大创新推动生产经营方式大提升、以大培训推动创业就业能力大提升,靠“三个大提升”增强了脱贫产业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化“输血”为“造血”。
(一)以农业产业基础大提升促脱贫
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地下水位上升1米,盐碱地减少6.5万公顷,夯实贫困群众脱贫根基。
实施引嫩江水入白城地区工程,既保护涵养了生态,又带动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
大力推进柴油机井改成电机井,提升生产效益,减少农民生产费用,每公顷土地增收超过1500元。图为白城市洮北区工程现场。
(二)以生产经营方式大提升促脱贫
白城市发展庭院经济19.6万户、18.8万亩,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图为通榆县天意农产品公司在回收贫困户庭院出产的辣椒。
积极发展人参种植等特色产业,集安市国参庄园每年带动周边30余家、100多名贫困群众务工增加收入。图为毕晓克夫妇查看人参长势。
延边州依托长白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木耳扶贫产业,黑木耳年产量达6万吨,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图为汪清县清沟子木耳基地。
龙井市大力发展延边黄牛产业,图为平顶村养牛场,带动全村贫困户增收。
全省光伏扶贫电站已建成投运118.2万千瓦。图为白城市洮北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图为长春市九台区北山村贫困群众制作草编工艺品,通过电商销售促增收。
视频:《镇赉县返乡创业大学生电商扶贫》
汪清县做好“旅游+扶贫”文章,推动森林生态、休闲农业、乡村田园等旅游形式融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图为3A级满天星景区景色。
吉林雪乡——舒兰市上营镇马鞍岭村二合屯,积极发展冰雪旅游,让白雪变白银,使全屯脱贫致富,2018年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
(三)以创业就业能力大提升促脱贫
辽源市东北袜业园创建扶贫车间,把务工岗位设在贫困户家门口。图为西安区金河村贫因群众在本村袜业扶贫车间内务工。
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选聘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图为靖宇县景山镇生态护林员张玉芬(左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巡护工作。
大力开展扶贫技能培训。图为通化县组织贫困妇女参加巧姐脱贫培训会。
社会帮扶——众人能移万座山
充分整合域内外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事业,汇聚起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扶贫的强大合力。
(一)8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8个国家级贫困县
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吉林大学、一汽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国药集团、东北师范大学等8家单位共向省内8个贫困县选派26名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全身心参与地方脱贫攻坚。图为中国一汽与镇赉县签订专项对口帮扶协议。
(二)延边州与宁波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全方位推进
延甬扶贫协作3年来,共落实帮扶资金5.67亿元,实施援建项目202个;吸引浙商43家,累计完成投资36.11亿元;社会帮扶1.22亿元,有效助力延边打赢脱贫攻坚战。图为浙江彬彬集团投资20亿元的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项目整车组装现场。
(三)省内扶贫协作逐步深化
创新省内扶贫协作,长春市帮扶白城市、吉林市帮扶白山市。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337亿元,互派挂职干部人才138名。图为吉林市援建白山市6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辐射带动240户贫困户。
(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
组织全省民营企业开展“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1531家民营企业帮扶1169个村,惠及贫困人口10.1万余人次。图为九台农商银行和辽源东北袜业公司帮扶磐石市永丰村成立的永丰服装制衣厂。
(五)军警地携手合力攻坚
驻吉军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武警吉林省总队带动12个下属单位分别帮扶14个村。图为和龙市龙山村朝鲜族大妈送别入户诊疗的医疗扶贫小分队队员。
(六)社会组织踊跃参与脱贫攻坚
“吉心工程”项目累计募集善款3700万元,为13656名贫困心脏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图为项目宣传现场。
视频:《洮南市“日行一善”志愿者扶贫》
内生动力——不等不靠加油干
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抵制陈规陋习、改变慵懒习惯,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定自我脱贫的信心决心。
在全省大力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营造合力扶贫、自主脱贫良好氛围。图为2018年“吉林好人•脱贫攻坚先锋”发布现场。
通榆县开展善道、孝道、富道、美道“‘四道’模范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图为陆家村获奖村民合影。
龙井市以“爱心便利店”为依托,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图为奋斗村贫困群众在爱心便利店兑换物品。
长白县组织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活动,对脱贫户进行表彰奖励。图为颁奖典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