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由十八大以来的126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0.06%,179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5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为2020年收官收尾、巩固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辽宁省在扶贫工作中努力做到“十全”:(一)脱贫攻坚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全聚焦;(二)有劳动能力、有产业意愿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三)贫困户危房改造需求及补助标准全落实;(四)贫困户多重医疗保障全扶助;(五)贫困学生上学多措并举全资助;(六)贫困户低保政策精准助力全兜底;(七)贫困大学生就业多通道并行全安置;(八)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数量、进度全保障;(九)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达标;(十)脱贫攻坚过程从严从实全监管。通过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扶贫、低保兜底扶贫等方式叠加使用,通过狠抓扶贫队伍建设,将“第一书记”明确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第一带头人”,通过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扶贫工作有强大的组织支撑,切实提升了贫困户的“幸福感”“获得感”,确保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视频:《吹响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
产业扶贫
辽宁省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累计帮助59.8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锦州市义县探索出“政府主导、光伏发电、资本收益、庭院经济、企社合作、大户带动、资源开发、家庭农场、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十大产业扶贫模式。
铁岭市昌图县启动“万户养万牛”扶贫项目,利用小额信贷政策,实施扶贫肉牛贷款饲养项目,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本溪市桓仁县老黑山村以特色产业带动整村脱贫,建立平欧大榛子生产基地,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葫芦岛市兴城市是全国重要的泳装生产基地,全市建成泳装扶贫加工厂、加工点432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4800余人,带动31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锦州市义县七里河扶郎花种植项目,带动全村14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葫芦岛市兴城市以红崖子镇为中心,创新“花生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5%,辐射周边乡镇的花生深加工企业1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
铁岭市西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美麟集团纺纱打工。
朝阳市采取政府主导、金融扶持、村企共建、贫困户受益的“四方联创”方式,利用贫困村闲置校舍建设标准化扶贫工厂,贫困户“离土不离家、进厂不进城”。
铁岭市西丰县被誉为“中国鹿乡”,是东北最大参茸药材集散地。形成了“养殖+加工+贸易+脱贫”完整的扶贫产业链条。
辽阳市辽阳县以旅游产业扶贫为切入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就业”的模式,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03户804人。
阜新市建设“扶贫微工厂”,在贫困村建立“扶贫微工厂”40个,致富车间建到家门口安排70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抚顺市清原县通过发展辽藁本、龙胆草等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500亩,2017年以来共有贫困户71户自主发展药材种植,通过中药材加工厂折股量化产业带动357户783人。
视频:《满绣扶贫车间》
省科技厅围绕15个省级贫困县的农业特色产业,选派30个省级科技特派团开展科技扶贫对接,把省内15家涉农高校院所的200多名科技人员引入贫困县区的农业生产一线,实现了省级科技特派团在省级贫困县的全覆盖。
省农科院在贫困地区实施159个项目,直接投入项目经费4567万元,促进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科研单位+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健康扶贫
辽宁省扎实开展医疗扶贫。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充保险的“四重保障”,切实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用药负担。
辽宁省各地各部门不断优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救治流程,确保贫困户看的明白、用的方便。
辽宁省各地先后设立一站式结算窗口,实现医疗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让贫困群众看病报销“零跑腿”。
不断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医保缴纳及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分级诊疗等政策的解读。
辽阳市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组织市中心医院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与1万多户建档立卡患者建立公益家庭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模式,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保健医生。
丹东市按照医保扶贫作战图明确责任分工、厘清工作重点、制定工作目标,实施精准救助,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铁岭市“健康保”医疗保险扶贫。铁岭市开发出全省首单“健康保”项目,截至2019年9月底,“健康保”项目累计救助19629人,人保财险公司赔付1984万元,定点医疗机构支付394.6万元,有效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发生。
农村危房改造
脱贫攻坚战以来,辽宁省组织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D级危房翻建改造5.3万户。
农村D级危房翻建改造前后对比。
彰武县西六家子镇大五家子村危房改造户王有展示老房,在他身后是改造后的新房。
视频:《爸妈的新房暖融融》
东西部扶贫协作
23年来,大连市在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劳务协作、黔货出山等方面给予了六盘水大力支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87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600余个,历次选派162名挂职干部和广大支教、支医、支农专业技术人才入驻六盘水,真情奉献。
大连市援建的哒啦仙谷农业扶贫产业园区俯瞰。
大连市援建的金盆乡油路建设。
大连市援建的六枝特区肉牛养殖基地。
先进典型
兴城市碱厂乡创新扶贫模式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碱厂乡坚持党建统领,实现党建与脱贫深度融合和互利共赢,探索党支部带领下的三种扶贫模式,做到因村因户施策,确保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驻建昌县汤神庙镇汤神庙村第一书记张国通上五年级的女儿给张国通写了一首小诗:《我的爸爸》。
王宏任义县科技副县长至今的12年间,组织在全县建立果树专业合作社44个、大型果树农场22家、省级果树示范园2个、国家级果蔬示范园2个,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4.68万亩,惠及义县3.8万贫困人口。
朝阳市喀左县老爷庙镇平房子村党总支书记魏春柏以“做强支部、做实扶贫、做对产业、做好服务”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治本脱贫”新路子,确保全村共57户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入。
省财政厅驻抚顺市新宾县陡岭村第一书记王瑞主抓了“扶贫三件事”,一是投入,二是组织,三是市场。形成扶贫工作“一个原则、五项措施办法”,通过“三保宜居促振兴”办法,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乡矿山村支部书记姜永喜。从村集体经济负债6.3万元,到2018年底集体经济纯收入42.24万元,人均收入10800元。一举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并且实现了贫困村向富裕村的转变。
省委、省政府选派12000名党员干部到乡村担任乡村第一副书记、第一书记。葫芦岛市建昌县莽挡坝村第一书记张振贺驻村以来,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还为村里及全市1000多名贫困学生对接联系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长期资助,争取资金近200万元,给贫困家庭带去了希望。
视频:《夫妻扶贫比翼飞》